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绥阳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释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估价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抢抓机遇,加快“三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2005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2%,比2000年增长57.96%,五年年均增长9.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01万元,扣除农业税较上年增长18.85%,比2000年增长56.4%,年均增长9.36%;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99亿元和5.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58.4:25.9:15.7调整为47.4:33.3:19.3。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200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45%,比2000年增长18.1 %,年均增长3.39%。主导产业基地基本形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粮食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烤烟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2005年收购烟叶15.89万担,创1998年“计划种植、合同收购”以来最好成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6.6%提高到37.5%,建成畜牧养殖示范小区204个,养殖大户9193户;辣椒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培育了惠乐、祥兴、阳光、三旺、实心人公司和郑场养殖协会、东山果树协会、蒲场蔬菜协会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委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合格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五年有序转移1.5万人。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扎实推进,投入800多万元,创建“四在农家”点65个,3000余农户受益,易地扶贫搬迁157户724人,3.5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建成小康镇2个,小康村18个。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路子迈开步伐。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8266万元提高到3.01亿元,年均增长29.5%。实施了义庭公司、广林水泥厂、油脂厂以及现有煤炭企业的节能技改,五年累计技改投入1.63亿元,年均增长25.41%。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煤炭资源的详精查工作,探明可开采煤炭储量5.06亿吨,完成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2005年完成煤炭税费580万元,是2004年的1.5倍。循环经济型重化工基地项目争取取得重大突破。清溪河电站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专用公路开工建设。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亮点。2005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1%,比2000年翻了一番。旅游工作迈出新步伐,完成了《绥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挤入全市“一点一环一线”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县,成功申报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相继开发了水晶温泉、双门峡、博雅苑等景区景点,完成了温泉—双河洞旅游公路路基工程,成功举办了“中法文化年·绥阳洞穴周”和“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开园揭碑”活动,2005年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80万元。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其他行业消费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2000年增长84.9%,年均增长13.1%。

(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3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改建公路608.6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00余公里,柏油路面263公里,是“九五”期末的3.6倍。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四路两桥一场”建设,南部新区初具规模;完成了解放中路、魁星楼、食为天蔬菜市场、白马市场、政府商贸城等建设工程,启动了东西门改造;以蒲场为代表的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了保林、店子、溪源等一批农民新村,五年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拆迁房屋1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26.3%,较“九五”期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深入开展“省级平安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城市品位有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五年共争取7334.9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资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后水河水库、牟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郑场清源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宽阔排洪工程;整修山塘水库25处,完成“渴望工程”72处、“解困工程”69处、集镇供水工程1处,3.56万人和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得以解决;完成烟(粮)水配套工程4200亩,新增人工增雨防雹炮点3个。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7000口,退耕还林8万亩,封山育林和荒山绿化45.8万亩,芙蓉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电力通讯设施发展迅速,投资1亿元完成了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全县固定电话达到2万门、移动电话2.9万门,建移动电话基站48座,实现了乡乡通移动电话。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五年共实施科技项目19项,累计投入资金469万元,“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连续五年通过复查验收。顺利通过“两基”复查、“普实”达标验收,4.2万名学生享受330万元的“两免一补”,共计投入2824万元,新改扩建学校108间,撤并中小学82间,完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640户享受了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九五”期末的9.31‰降低到7.17‰;投入资金2720万元,完成了80间村级计生服务室、15个乡镇技术服务站、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和县乡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农村第一轮初保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间,成功预防了“非典”疫情,脊灰免疫和麻疹接种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检查验收。开通了数字化电视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视覆盖率达85%。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3元,较上年增长8%,人均年增100元左右;规范和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地方岗位津贴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公职人员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两个确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五年解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3万人次,农村低保10.4万人次,发放低保金602万元,救助灾民和特困群众27.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790.5万元,投入120万元修缮民房820间,灾民建房560间,完成了15个乡镇敬老院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四在农家”、“四民社区”、广场文化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事业长足发展,荣获了“全国先进文化县”称号。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积极打造“平安绥阳”,社会保持稳定。完成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启动了地方志续修工作。“四五”普法成效明显。民兵预备役、双拥、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档案、物价、质监、农机、民族宗教、人防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两个100%”目标。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村“三改革一化解”试点工作启动。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突破。着力整治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五年共引进项目47个,实际到位资金5.76亿元。

(五)民主政治建设加强,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县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严格按“四制”要求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有所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行政村建制调整和县界勘察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70幢村级办公楼建设,依法完成了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村民自治创建,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厂务、院务、校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回顾“十五”以来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要加快绥阳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率先意识、机遇意识、拼搏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快节奏、高效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千方百计争上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重大项目,把扩大投资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稳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必须保持“团结务实、乘势争先”的精神状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以民为本,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县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和各行各业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县建设,为绥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化”水平不高;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基础设施欠帐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尖锐,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高中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政府职能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富民强县升位为目标,以“三化一强”为主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努力在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教育、环境立县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把绥阳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43:2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园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思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26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继续按照“稳定粮油,主攻烟畜椒,培植药和菜”的思路,实施“四种”工程,以设施农业为基础,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化为突破口,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产品产业园区,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主导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增长效益。二是培植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农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增强带动能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形成“建龙头、带基地、联农民”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0年建成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4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5个。三是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抓好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创办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基地,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和增收能力。以农村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为载体,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主的绿色证书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能力。以实施扶贫非农培训、“阳光工程”为重点,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立健全农民工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新增2万人以上。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遵循“规划先行、农民自愿、政府支持、稳妥推进”的原则,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沿207、303省道、旅游景区,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三清一绿”工程,继续实施“一池三改”,新建沼气池2万口以上,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力争到“十一五”期末,80%左右的农户享受到创建成果。继续抓好农民新村和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五下乡”活动和文明村寨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供电、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支撑,围绕能源、化工、食品、机械、建材五大产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大企业技改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节能技改为重点,通过技改贴息、产业扶持等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食品、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力争以祥兴、油脂厂、实心人公司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以义庭、红光、北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以广林水泥、兴达建材、成功陶瓷为主的建材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推进能源工业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水火互济的能源工业,全力争取绥阳循环经济型重化工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宝光集团、中佳公司的合作,加大现有煤矿的节能技改力度,重点抓好太白、宽阔、联盟、清源、石场等五大重点产煤矿区规划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00万吨以上,煤炭税费1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能源工业开发,新增发电能力59万千瓦,其中碱厂自备电源点装机容量54万千瓦,清溪河电站及其它小水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力争能源工业、化工工业年产值分别突破10亿元。

以成本、质量管理为重点,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以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组建、培养和锻炼一支懂经营、善管理、会服务、高素质的工业经济管理队伍,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人才活力。

(三)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围绕“洞林山水、诗歌绥阳”这一主题,突出诗乡文化特色和生态、休闲旅游,按照“旅游景区创精品,旅游环境创优美,旅游服务创品牌”的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七个一”工程,力争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加速把旅游业培育成绥阳后续支柱战略产业,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一是精心策划、精心包装、精心培育,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围绕双河洞、水晶温泉、宽阔水原始森林等精品,培育绥阳—温泉—双河洞—宽阔水精品旅游线路,以双河洞—宽阔水—九道门旅游区开发为重点,加快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步伐,提升以龙桥、双门峡自然生态风景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以博雅陈列馆、石房子、诗乡诗歌为代表的诗乡文化旅游水平。同时,紧紧抓住207省道沿线农业观光,提升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水平。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招商引资推介等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知名度,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开拓旅游大市场。三是加强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保护和道路、宾馆等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力争建成温泉——双河洞——宽阔水——茅垭——旺草旅游环线及接待中心,建成三A级以上景区3—4个,二星级以上宾馆3—5家。四是抓好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和服务队伍,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充分挖掘开发诗乡文化,加强对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运用,把深厚的诗乡文化资源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尽快建成温泉特色风情一条街,充分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的牵引作用,推进旅游产业化。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交通、餐饮、娱乐、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中介、社区服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大力扶持各种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力争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

(四)以完善城镇功能为基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以规划为龙头,按照“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思路,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207、303省道沿线乡镇为轴线,其它集镇为支点、农民新村为节点的城镇网络体系,打造“遵义卫星城市”,力争201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34%以上。

以“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完善功能、增大容量”为重点,加快县城建设。切实加快东西门两大区域的旧城改造进度和南部新城的建设进度,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加快推进县城饮用水源项目、自来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小集镇、大战略”思想,突出抓好小集镇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保护环境”的原则,编制完成所有乡镇集镇的总规和详规,以产业为依托,把集镇建设与支柱产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批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小集镇。同时在经济基础较好、人口居住集中的农村,规划建设一批农民新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把城镇管理作为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以“省级平安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为契机,认真实施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彻底整治城镇环境卫生与秩序,进一步抓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镇环境。

(五)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为手段,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力争“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构筑顺畅的交通网络。围绕“两纵三环六联线”的公路骨架网络,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乡乡实现通油路,8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90%以上的村民组通公路,全面打通与邻近乡镇村的联线通道。重点抓好207省道绥阳—正安土坪二级公路改造,连接遵崇高速和303省道的太白—桐梓新站联线建设,充分利用207、303省道,把县乡村三级公路接入周边地区交通网络。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机制,提高公路通达能力,完成13个乡镇汽车站(场)建设。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县乡村饮水安全、烟(粮)水配套工程、病险水库治理为重点,完成后水河灌区节水工程、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和水洋溪、杉木菁等病险水库治理,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完成所有集镇人饮工程,解决17.5万人的饮水问题,实现县城和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0%以上;健全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烟(粮)水配套工程、“沃土”工程和万亩大坝建设与保护工程,搞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完善工业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循环经济型重化工基地项目,抓好水、电、路、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与“三线”企业的协调,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抓好蒲场—联盟等煤矿矿区公路建设;建成“绥阳——旺草——宽阔——联盟——枧坝——绥阳”35KV环形电网,为企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加大文教卫基础设施投入。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力争新建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整合国防子校教育资源,扩大县级职中办学规模,完成所有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拳击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改扩建工程,完成15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对接国家投入政策,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改造,5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推进“数字绥阳”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经济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多种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积极发展以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促进“三网融合”,实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逐步构筑现代信息大通道。

(六)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框架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尤其要加大对“三农”、教育、农村医疗、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部门细化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努力实现增收节支。强化预算约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政府偿债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妥善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认真兑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改革一化解”试点工作。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依法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建立征用农民土地的合理补偿机制,多途径安置失地农民,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方法,真正把政府职能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使用和分配机制,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政务服务中心,促进行政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国家投资、招商引资、企业投资、民间投资、财政投入和BOT、TOT多种形式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努力盘活县内银行资金存量,拓宽投融资渠道,拉动经济增长。广泛开展政银合作、政企合作,积极引导金融部门、融资性投资企业、民间资本投向煤炭、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和教育、旅游等领域。

深化投资环境整治。围绕制度创新,重点抓好投资软环境治理,坚决打击和处理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完善机关效能、公开评议执法部门和行风评议制度,强化政府信用,进一步创优环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抢抓一切有利绥阳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四川、重庆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多形式的合作路子,搭建互利互惠的共赢平台,力争“十一五”期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七)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绥阳。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优化人才结构。以创建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县为载体,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搞好科技示范,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扩大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切实解决高中教育瓶颈问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促进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纯入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5%以上。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注重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有效开辟公益就业岗位,积极推进对外劳务输出,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十一五”期间,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工作,逐步扩大农村社保覆盖面,逐步解决村干部报酬偏低和养老保险问题。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以内;坚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以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县为载体,完善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强力推进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妇幼保健水平。

积极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发展方便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卫生“三网络”,严防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医政管理,规范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巩固扩大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村镇文化;强化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娱乐场所、文化音像市场、网吧经营秩序,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卧龙寺、石房子、公馆桥等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力争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认真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工作。重视加强老龄工作,维护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做好物价、农机、质监、人防、民族宗教、档案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切实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解决好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绿色通道、绿色河岸、绿色家园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绥阳。继续抓好芙蓉江等流域的治理,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搞好水土保持,力争治理水土面积23.5平方公里,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强化“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抓好矿产资源勘查的开发整治,依法查处无证开采、破坏性开采、非法转让矿权行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高度重视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采取政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建立社会利益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加强信访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化解民间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入开展“法制下乡”,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社会遵纪守法水平。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绥阳”。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寨、文明行业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殡葬一体化改革步伐,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加强学习,提高政府开拓创新能力。按照构建学习型政府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着重增强广大公务员队伍的大局意识、排难争先意识、锐意进取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培养干部雷厉风行、敢闯、敢试、敢干、敢冒、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作风,荡涤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瞻前顾后、四平八稳的不良习气,在全社会特别是公务员队伍中形成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开拓创新的浓郁氛围。

规范行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全面落实《绥阳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大责任追偿力度,提高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水平。加强行政审批配套制度建设,落实后续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社会听证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善谋全局,提高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促进一体化发展。积极协调各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绥阳发展献策献力。

强化监督,提高政府廉洁自律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和通报制度;认真按“四制”要求及时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力争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按照“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要求,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三、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5%和6.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2006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巩固粮油烟畜椒等传统支柱产业,确保粮食总量保持在26万吨以上,烤烟收购15 万担以上,肉类总产量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户,确保产业化经营工作继续处于全市领跑地位;继续深入开展以“四在农家”为主的创建活动,抓好农民新村和小康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二是以项目建设和技改投入为重点,推进工业上总量、强质量,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向内挖潜,向外招商,向上争取,依托重点项目支撑,开拓一块,着力培育特色优势,提升一块,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壮大一块,力争新增煤炭生产能力30万吨,完成煤炭税费8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8000万元以上,增长25%以上。三是按照“旅游景区创精品、旅游环境创优美、旅游服务创品牌”的思路,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和人才培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力争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以上。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长20%以上。四是按照“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思路,加快南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突出特色,着力推进207、303省道沿线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多元投入,切实抓好农村新村建设,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推进“省级平安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稳妥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00万元以上;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事业单位活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力争引资到位资金2.4亿元以上。六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七是以民生为本,抓好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安全和维稳等工作,构建和谐绥阳。八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2006年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15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

1、开工建设绥阳循环经济重化工基地子项目1—2个,力争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

2、开工建设清溪河水电站,力争完成投资8000万元以上,启动清溪河、芙蓉江小水电开发,力争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

3、加快宝光、中佳、友谊等7家煤矿和义庭、北辰、邦德、海红、油脂厂等企业节能技改步伐,力争完成技改资金8000万元以上。

4、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和温泉集镇供水工程,投资282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00万元以上实施烟(粮)水配套工程和烘房新改扩建工程;启动后水河灌区节水改造和水洋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县城饮用水源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认真抓好县城污水处理厂、县城防洪建设项目的跟踪工作。

5、投资403万元完成洋川、风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420万元完成12个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力争3500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6、启动207省道绥阳—正安土坪二级公路改造,完成通乡油路171公里、通村公路55公里,完成青杠塘汽车客运站建设,启动郑场、太白汽车客运站建设。

7、实施沼气池4000口,启动石漠化治理工程和双低油菜基地建设。

8、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0 个,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发展高中教育,完成职高改造项目和图书馆建设。

9、力争完成5间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建20间甲级村卫生室、改扩建5个乡镇计生站;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启动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兑现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10、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入资金220万元,启动2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建“四在农家”创建示范点40个以上;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83座;新建移动基站40座,95%的行政村通移动电话。

11、加快县城东西门两大区域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南部新区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县城殡葬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完成蒲场综合批发市场建设。

12、继续抓好封山育林、配套荒山造林、芙蓉江流域、清溪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和207省道绿色通道建设,确保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13、加大与千山旅游公司的合作力度,在正式合作协议签定的基础上,年内启动实质性开发工作;完成水晶温泉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申报,完成温泉—双河洞旅游公路建设,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14、新增城镇就业28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启动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15、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要。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一五”蓝图已经绘就,绥阳的明天必然更加美好。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也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身上的责任神圣而庄严,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绥阳县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