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血时间 |
释义 | 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 bleeding-time; blooding time;BT)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后,血液从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这是反映毛细血管壁和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常用测定试验。 [英文缩写] BT [参考值] Duke法:1—3min(即针刺耳垂或手指,此法敏感性和准确性较差,逐步被淘汰) IVY法:2--7min(较Duke法敏感,但试验条件未能标准化,重复性不好) TBT法:2.3—9.5min(改良IVY法,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 [临床意义] 1.BT延长: (1)血小板数量异常影响正常的止血过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血小板功能缺陷不能发挥正常止血作用,如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缺乏,影响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如血管性假血友病(vWD)。 (4)毛细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不能发挥正常止血作用,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5)显著的凝血因子缺乏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凝血严重不足,生理性血栓形成障碍,使止血作用减弱。 2.BT缩短:主要见于较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止血作用增强,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及DIC高凝期等。 [要求]由于阿司匹林、口服抗凝剂、抗炎药等可引起BT延长,故试验前应遵医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