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 作 者:杨经华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00498889 出版时间: 2011年8月1日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杨经华等的这是第一本全方位考察宋代杜诗阐释现象的专著。《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借鉴西方现代阐释学的理论方法,深入探讨宋代杜诗阐释与宋代诗学建构的内在联系、“千家注杜”的历史盛况何以出现等理论问题,通过对宋代杜诗的集注、拟经、编年、伪注以及评点等现象的剖析,不仅揭示了宋代杜诗阐释学的发生、发展,而且指出宋代杜诗阐释在杜诗学史上的奠基地位。正是宋人建构性的诗学阐释,彻底扭转了杜诗长久以来被冷落的历史命运,使终生漂泊行吟的杜甫在一夜之间顿然越过李白、韩愈,一举登上神坛,圣鼎独尊,垂范后世。 作者简介杨经华 男,1975年生于贵州黔东南三穗,侗族,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财经学院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文献学、唐宋诗学、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宋代杜诗阐释学》)、国家民委项目一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近几年在《民族文学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戏曲艺术》、《贵州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图书目录序 绪论 一 阐释与认同:中西诗学视野中的杜甫 二 诗魂归来:宋代对杜诗价值的发现 三 宋代杜诗阐释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一章 阐释中的建构:杜诗与宋调形成之关联 第一节 诗学阐释的相关特性 一 阐释的目的性 二 阐释的建构性 三 阐释的历史性 第二节 宋人镜中的杜甫与杜诗 一 “一饭未尝忘君”说 二 “诗史”说 三 “集大成”说 第三节 杜诗沉浮与宋调初创 一 喧嚣中的蛰伏:杜诗在宋初的命运考察 二 天圣尊韩:宋调成型与杜甫浮显的前奏 第四节 尊杜、阐杜与宋调典范的建构 一 王安石:人格与诗艺的挺立 二 苏轼:健与雅的规范 三 黄庭坚:杜诗的涅架与宋调的新生 第五节 通向宋诗之路:江西诗派的诗法阐释 一 “有孔窍始得”:陈师道的山谷模式 二 “工部百世祖”:江西派的诗法建构 第二章 千家注杜:一座永远的丰碑 第一节 杜诗注释新局的开辟 一 宋代注杜概况 二 注本形式的完善 三 阐释模式的开创 第二节 典范选择与注杜高潮的形成 一 诗坛尊杜的驱使 二 诗话笔记的刺激 三 雕版印刷的推动 第三节 千家注杜与宋文化之演进 一 宋前注释学的文化特征 二 诗文注释的历史突破 三 注杜勃兴与宋代地域文化渊源 第三章 拟经阐释与集注现象 第一节 诗圣:诗与经的联结 一 “诗圣”溯源 二 “老杜似孟子”:诗与经的联结运动 第二节 拟经:意义指涉系统的转换 一 诗与经的互文 二 文学与政治的交织 三 物象与比兴的折射 第三节 集注杜诗:别集阐释的升格 一 集注产生源流考 二 宋代杜诗集注之繁荣 三 杜诗集注与诗文阐释观念之迁变 第四章 杜诗编年:诗学阐释的历史化 第一节 诗集编年与历史意识的融合 一 宋代编年意识之复归 二 诗集编年:诗与史的重新整合 第二节 杜集编年与年谱之学 一 宋代年谱的产生 二 年谱创生与杜诗编年之互动 三 诗人年谱的阐释功能 第三节 杜诗编年:一种阐释观念的回应 一 意义存在语境的确定 二 进入阐释循环的起点 三 问题与反思:诗与史的悖立与冲突 第五章 杜诗伪注现象研究 第一节 宋代杜诗伪注考 一 伪王注 二 伪苏注 三 黄庭坚《杜诗笺》 四 从十家注到千家注 第二节 伪注产生的时代温床 一 名人效应:阐释权威的抢占 二 商业意识:时代需求的刺激 三 元佑党禁:托名他人的隐衷 第三节 “伪苏注”与宋学渊源 一 “伪苏注”的本质特征 二 伪造典故与宋学精神渊源 三 “伪苏注”与苏轼之学 第六章 刘辰翁与评点阐释 第一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开山 一 刘辰翁与评点之学 二 杜诗评点的开创者 三 历代对刘评的褒贬 第二节 反对阐释:刘评对传统笺注的颠覆 一 笺注存在理论基石的坍塌 二 反对阐释的评点革命 三 辨味:对言辞与意义的超越 第三节 刘氏评点与主体意识的复苏 一 刘氏评点的时代背景 二 “观诗各随所得”:读者主体意识的复苏 三 刘氏评点与遗民阐杜情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