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丑 |
释义 | 1 中国汉字中国汉字,现在多用来形容难看的人或事物。还指戏曲中的丑,由宋金杂剧院本中杂班之“纽元子”省文而来,即由”纽“省作”丑”,“纽元子”之特质即为小戏中之”丑”脚。丑虽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在美学中,丑只否定的审美形态。还指十二地支之一,见丑(地支)。 ◎ 基本资料丑 chǒu(敕久切) 英文 ugly ;unsightly ;hideous ;shameful ugliness 丑繁体字:丑 异体字:丒 汉字首尾分解:乙土 汉字部件分解:乙土 笔顺编号:5211 笔顺读写:折竖横横 拼音:chǒu 注音:ㄔㄡˇ 部首:一,部外笔画:3,总笔画:4 五笔86:NFD 五笔98:NHGG 仓颉:NG 郑码:XED 笔顺编号:5211 四角号码:17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11 ◎ 详细释义(一)本义1、地支的第二位,属牛(在中国十二生肖中代表牛)。 2、中国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凌晨1 点—凌晨3 点。 3、中国传统戏曲行当角色。 4、姓。 (二)“丑”的简体字 汉字简化以后,以“丑”作为“丑”的简体字。 “ 丑”的字义: 1、相貌难看。 2、恶劣;不好。 3、羞耻。 4、憎恶。 5、丑类。 ◎ 示例(一)本义示例 1、辛丑年;乙丑仲春。 2、丑时三刻。 3、文丑;武丑;丑旦(彩旦)。 4、周代有丑父。 (二) “丑”义示例 1、《淮南子·说山训》:“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2、《汉书·相籍传》:“今尽王故王与丑地”。 3、《史记·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庙社稷,故丑之”。 4、《左转·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5、《晋书·陶侃传》:“独当大寇,无征不克,群丑破灭”。 ◎ 词语丑恶 丑陋 ◎ 反义词美 俊 ◎ 方言集汇粤语:cau2 客家话:[梅县腔] zhu3 chiu3 [宝安腔] cu3 (ciu3) [客英字典] chiu3 [台湾四县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hiu3 [陆丰腔] chiu3 潮州话:tiu2 ciu2 (thíu chhíu) 2 美学含义美学意义上的“丑”的释义。 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等 心理反应,主体对它持否定性态度。丑作为审美范畴之一,与美相对立。它是美的否定和反衬,又是其他审美范畴如悲、喜、崇高、滑稽等的组成因素。丑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美学史上曾有过长期争议。 在欧洲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最早探讨了丑的问题。在中世纪,A.奥古斯丁从神学和形而上学出发否定了丑的真实存在。在16、17世纪的美学理论中,美的形式要求被规定得十分狭窄,认为不合P.高乃依的三一律和A.丢勒的“正确”解剖学比例的形式就是丑。到18世纪,多数人仍然认为美与丑是判然有别的两极。美学作为一门自律的、系统性的学科,是在18世纪开始建立的,什么是专属审美的现象的问题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推动了对丑的探讨。1797年F.von施累格尔提出“丑的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此引出关于“审美价值之否定”的两种概念:①以W.T.斯泰斯为代表,认为凡是体现在对象中而能为感觉或想象所把握的某种感受主题,都是审美的,把不属于审美领域的超感觉对象称为“不美的”,而不称之为“丑”,并且认为,丑是美的一个品种,对它的感受所引起的痛苦是道德的而不是审美的,这痛苦通常被来自对象整体的审美愉悦所克服。②以B.鲍桑葵为代表,认为凡是能向观察者表现其情感特质的某种感性结构都是审美的,而属于其否定面的就是一些完全缺乏情感色调的东西。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通常被认为丑的东西,大多数是由于“观察者的软弱”而引起痛苦的感受,因此它们应更适当地称为“困难的美”。 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丑,可以形成审美价值。艺术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这众多的层次可以区分为间接层和直接层两大类。间接层是艺术品所复现的、本来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形式。现实丑在间接层中出现,并不会使艺术品成为丑的,反倒往往成为艺术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丑转化成了艺术美的成分。直接层是艺术品借以呈现自己的、由表现手段所建立的形式。丑的形式在直接层中出现,必然成为艺术丑,比如艺术品的创作者审美理想卑下、审美趣味猥琐,或者表现技巧拙劣、表现手段贫乏,都形成艺术丑,从而只具有否定的消极意义。 3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丑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可分为文丑、武丑两大支系。文丑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花丑、老丑等。袍带丑因身穿蟒袍、腰围玉带而得名,多演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中的喜剧人物;方巾丑因常戴方巾得名,多扮儒生、谋士中的喜剧形象;褶子丑是川剧丑行之一支,常扮纨礌子弟、花花公子,故其他剧种又名公子丑;茶花丑为京剧丑行之一支,因穿茶衣腰包故名,多演下层人物,如酒保、樵夫等;老丑多扮心地善良、性格诙谐的老人;武丑俗称开口跳,讲究念白清脆流利,动作轻巧敏捷,着重翻跳扑跌的武功,介乎净、丑之间的叫“付”,为昆曲行当,多演奸诈小人。 丑,由宋金杂剧院本中杂班之“纽元子”省文而来,即由”纽“省作”丑”,“纽元子”之特质即为小戏中之”丑”脚。丑虽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实际上它的起源最古,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先秦古籍和《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动人的记载。他们不畏权势,不受诱惑,以冷讽热嘲讥刺帝王、讽谏朝政,可称是戏剧脚色之祖。所以流传到后世,丑在戏曲团体中的位置最高,昆剧丑行又分付丑、小丑两个家门。 昆剧重丑角,还表现在这一行当所扮演的舞台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要求和“绝活”。如付丑擅演的《西厢记·游殿》中的法聪,重白口;《宋十回·活捉》中的张文远,重做功;《跃鲤记·芦林》中的姜诗则长于唱。而小丑的“五毒戏”更具特色,它通过人物的特殊表演,形象地摹拟了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如《雁翎甲·盗甲》中时迁的表演像壁虎,《连环记·问探》中探子的表演像蜈蚣,《孽海记·下山》中小和尚的表演像蛤蟆,《六月雪·羊肚》中张母的表演像游蛇,《武十回·诱叔》中武大郎的表演像蜘蛛等等。在这些戏中,丑角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戏曲界就有一句称赞丑行的谚语:“无丑不成戏”。 4 霹雳布袋戏人物名称:丑 其他称号:美人剑云逍 性别:男 诗号:废一足,知世路难行。藐一目,看清浊昏明。残一臂,晓手下留情。毁半面,喜雨过天清 初登场: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 第35集 退场: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 第19集 恩人:剑之初 所有物:拐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