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敦 |
释义 | 人物简介斯敦(226~304)三国吴孝子。本姓史,字友直,号岘山,东阳(今属浙江)人。生于三国黄武五年,卒于西晋永安元年。闭户力学,多才艺,著作正直,使君惊异。其父名伟,在吴国任廷尉,是掌管刑事的大法官。三国赤乌元年(238)时,因为他对某人犯的判刑过于宽大,按国法,吴王定伟以自身替死之罪。年仅14岁的斯敦得知后,即与兄泣血上书:“国家刑法有轻重,情犯有故误,臣父伟失议误也,非故也……”并向皇上恳请让兄弟俩为父代刑赴死,以尽人子之职。经恩准,按法容臣以一子替身代刑。在刑场上,一个要代父死,一个要为兄死,兄弟两人执着争论不已。吴王闻报后派人核实真情,得知兄弟以身代刑均出自真心后,“恻然久之,叹曰:‘两稚子顾能若此’,遂赦伟罪,复其官旌,二子赐姓斯氏,意为孝敬父母者当如斯。后凡斯性,皆宗东阳,故斯为东阳郡。未几,伟致仕,敦依依奉侍如亲。” 后人纪念由于斯敦孝迹感人,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为之赋诗作词,如本邑诗人赵衍写的《斯孝子》云:“斯氏有二难,一死争相先,敦也难为弟,名声籍甚传”。一代大儒宋濂,也为之赞曰:“有孝者斯,岘山之阿。父罪当诛,儿心奈何?自非吾亲,盍从生我。我愿陨身,父死乌(焉)可?九阙巍巍,虎豹歆歆。泣血上书,愿易以身……”此外,还有张志行像赞:“昔日先生父伟,质吴廷尉。谳狱失当,罪当极刑。先生于时,肝摧胆裂。请代以身,叩头沥血。吴王哀矜,父乃全生。爰笔褒宠,以衷以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