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上渔村 |
释义 | 概述在辽阔的微山湖上,一只只渔船,像撒落湖面的珍珠,在碧水和蓝天之间,楼船帆影,缥缥缈缈,宛如水晶般的世界,又似人间仙境;渔民的庄台,或四面环水,或三面环水,又像一颗颗硕大的宝石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远远望去,由水托起来的小岛,屋舍俨然,仿佛是童话中神奇的世界,又像梦幻般的海市蜃楼。为美丽的微山湖增添了生机、光彩。 微山湖上的渔民,祖祖辈辈以船为家,利舟楫之便。连家船,是他们生产居住两用船,船就是家,家就是船。大的二三丈有余,宛如楼台;小的不足七尺,恰似新柳。船上载着网、罱、罾、箔行等渔具,载着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载了妻儿老小,载了鹅鸭狗猫。春夏秋冬,追赶着渔汛,在辽阔的湖面上拖一脉渔烟,驰南荡北,男人们成群结队驾舟捕鱼,妇女们则舱中飞棱织网,船驶哪里,家安哪里。黑夜降临,各连家船便按传统的组合方式——“帮”,相聚而泊。篷帆错落,鳞次栉比,渔烟袅袅,人声嘈嘈,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渔村。 夜宿飘泊水上的渔村,湖上日出和日落的壮观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东方的天空,那贴近湖面的地方,就泛起了绯红色的朝霞。辽阔的大湖,也被这霞光染成了暗红色。一会儿,天空的朝霞,越来越红,越浓,微山湖水也随着越来越亮,越来越鲜艳。黄昏,火红的太阳落进湖里,晚霞映红了水面。不久,西天桔红色的晚霞,将大湖染成了红色,极为壮丽。如遇清风徐来,排排波浪涌起,映照在浪尖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燃烧着的火焰。夜晚,万家渔火撒满湖面,水中的渔火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极为动人。 船帮常居微山湖上的渔家,不仅生活习惯、人情风俗和陆上人家不同,而且他们的组织形式也和陆上差异很大。“船帮”是他们的主要组织形式,“船帮”又分为枪帮、罱帮、网帮、大船帮等。 罱帮罱帮以罱鱼为主。他们是渔民中最穷苦的。罱帮的渔家,一只小船,一副罱,一年四季在湖上飘泊。“一条小船八尺长,渔网片子当衣裳”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罱鱼是很苦的。罱鱼的最好时机,是冬天和早春。水冷,鱼儿不欢,蛰伏在水下,好罱。罱帮的人棹了小船,在刺骨的湖风中,一罱一罱,伸向冰冰湖中。水在罱杆上结了冰,手冻木了,极苦。只有在偶尔的比较暖的春阳里,罱鱼人才有一点好心境。罱鱼的船在湖面上排成队,排成雁一样的弯弯队,罱杆碰撞着船帮,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这时候,会从罱帮里传来渔歌声。 网帮网帮是以网具捕鱼的渔家。网帮渔民,占微山湖渔民的多数。他们一般都有一只或好或坏的连家船,还有生产小船。他们用网捕鱼,下卡、下钩、扳罾、下漫篮、下丝网、下须笼……湖上各样捕鱼,各样劳作他们都会。在湖上,那一只只守候在箔塘子边的小船,下卡下钩的小船都是网帮的。 大船帮大船帮有比较大的渔船,一般是一丈二以上的。他们以拖网捕鱼,或是运输为主。因船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捕鱼的时候,两只大船拖了帆鼓饱了风,只要一只小船跟在拖网后“倒袋”就行了。枯水季节,他们的船又可以载货,直下江南。 微山湖上的各帮,主要是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而相互结成。各帮的帮头,一般是辈数较长的人,因为各帮大部分是同姓同宗。各帮长期生活在微山湖上,共同创造了微山湖的精神文明。现在各帮都建造起了大型运输船,航行在微山湖上,大运河里的长龙般的拖船队,便是昔日的船帮。还有一部分陆居了,生活在美丽的渔民新村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