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安寺 |
释义 | 山西陵川崇安寺简介崇安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中的卧龙岗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为陵川大寺之首。崇安寺创建年代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命为“崇安寺”。历经重修和扩建,崇安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遗物,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全寺分为两进院,中轴线前为山门“古陵楼”,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橡,二层三重檐,彩色琉璃剪边。两侧为钟楼二楼,钟楼内现存宋崇宁年间所铸一大铁钟,上饰文字和花纹,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两侧为东西插花楼,东插花楼毁于抗战前兵火。二进院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橡,屋顶形制分别为单檐歇山顶和悬山顶,大雄宝殿后有一随唐浮雕石佛龛,为一佛二弟子。 档案崇安寺建筑崇安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陵川县城中心的卧龙岗上 崇安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创建年代无考,从现存建筑结构看,大部分为明、清遗物,部分构件仍保留着宋、金、元特征。整个寺院占地438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西插花楼。 山门系明代建筑,明间青石门框为宋代嘉祐年间制作。过殿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建筑,殿前有大型月台。 西插花楼为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宽、进深均三间,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具有元代风格 。 大雄宝殿为五间单檐悬山建筑。殿龛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浮雕石刻,为隋唐作品。 寺内保存宋庆历、金贞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十几通;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所铸铁钟一口。 建筑特色大雄宝殿崇安寺,古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远古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 崇安寺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敕命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烟寺"之称。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从现存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主要建筑山门、钟鼓二楼。 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系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山门一层檐下,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此楼虽改建于明代,但大门上仍用的是宋代青石门框,门框上还刻着"嘉佑辛丑六月三日"等字样,殿内有宋碑一通,院内金、明、清碑共十三通。 钟鼓二楼位于中轴线山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均为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钟楼内悬有宋代大铁钟一个,铸于宋徽宗崇宁元年,钟高一百九十八公分,径长一百六十四公分,上面铸有文字和方格纹,是现存最大的一个铁钟。鼓楼内原悬有大鼓一面,清代已经毁。 2006年05月25日, 崇安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夜景崇安寺,俗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 为陵川大寺之首。隋开皇十六年(596)佛事开禁时,这里就比较繁盛。创建年代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命为“崇安寺”。崇安寺建筑宏大,气势雄伟,经过全面修缮,重现它故有的风姿,成为陵川一著名旅游景点。崇安寺最壮美的建筑首推山门古陵楼。相传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陵墓就在楼下。寺东部的钟楼内有一只六尺高、口围一丈五尺有余,重约万斤的大铁钟,为寺之瑰宝。传说这口钟撞起来,声波可达三十里。 当地甚至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谣语出现一种说法,认为陵川得名于崇安寺旁的石勒陵墓。史载,石勒死后夜葬于山谷,世人莫知其所,于是传说石勒葬于陵川县城西北角处的崇安寺门东侧,又有人说葬在崇安寺的佛座之下。陵川籍的文学家郝经有诗道:“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间人不见,至今犹有守坟僧。”当地群众也。 西插花楼两层三檐,设平座勾栏,是清代楼阁建筑的精品;东插花楼毁于日军之手 公元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诏赐陵川丈八佛寺为崇安寺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从现存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主要建筑山门、钟鼓二楼。 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系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山门一层檐下,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此楼虽改建于明代,但大门上仍用的是宋代青石门框,门框上还刻着「嘉佑辛丑六月三日」等字样,殿内有宋碑一通,院内金、明、清碑共十三通。 钟鼓二楼位于中轴线山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均为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钟楼内悬有宋代大铁钟一个,铸于宋徽宗崇宁元年,钟高一百九十八公分,径长一百六十四公分,上面铸有文字和方格纹,是陵川县现存最大的一个铁钟。鼓楼内原悬有大鼓一面。清代已经毁。 崇安寺院内宽阔宏敞,殿宇庄严精美,全寺共分两进院,进入大门,第一院为过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 单檐九脊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东西各有配房十一间,其两侧原有两座插花楼东西对峙,东插花楼抗战前被火烧,现仅存西插花楼一座;此楼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结构甚为精巧,是寺内重要的建筑之一。二进院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悬山顶,彩色琉璃剪边,结构庄重典雅,东西各有廊房七间,西廊房上嵌有金贞元碑一通。正殿后有“甘露寺”一座,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据考证为唐代作品,现虽已风雨剥蚀,但栩栩如生,可以略见其艺术手法之高。 本寺为古泽州境内规模最大的楼阁式建筑,也是现存不多的隋唐高台式建筑之一。 江苏无锡崇安寺简介无锡崇安寺(又称锡金公园,公花园)梁溪首刹,吴会名胜,1600多年的崇安寺自古以来,就是无锡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与之相邻的洞虚宫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三清殿的偏房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建于1905年的公花园是中国最早期的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誉为华夏第一公园,有方塘书院、池上草堂、绣衣拜石、草堂话旧、松崖挹翠、白水试泉、兰移听琴、樱丛鸟语等24景。市因寺兴、园因街荣。商繁华的无锡誉为“小上海”,崇安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齐名的江南四大特色街区。 历史崇安寺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它和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齐名。这里原来是清净的佛教圣地,后来无寺有名,发展为商业繁华区,成为无锡市中心的代名词。 崇安寺相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宅社,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改为寺院,命名为兴宁寺。宋太平二年(977)改为崇安寺。清乾隆时封为静慧寺。以后几经毁建,辛亥革命后,神像陆续被毁,房舍改作它用。 崇安寺旧址东起盛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南起观前街(今人民路),北至县下塘。 建筑群主要有:山门,上有贴金砖刻“梁溪首刹”、“吴会名胜”等题字,两旁塑有哼哈二将。解放后被拆除,并在原址建造了第一副食品商店。金刚殿,塑有四大金刚,辛亥革命后改为商店,今为超市。大雄宝殿,是崇安寺的主体建筑群,左右筑长廊,东殿为钟楼,西殿为观音阁。 1927年,秦起领导的无锡总工会所在地即在大雄宝殿。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大悲楼,有五间楼房,明万历年间造,楼上为藏经阁,阁前为王右军(王羲之)涤砚池,后改为崇安寺小学。 1963年因属危房改为平房,1969年填没涤砚池。1983年改为市老干部活动室。西方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稚晖、俞复等人在此创办三等学堂。皇亭,清光绪元年,无锡知县廖纶为恭维皇帝,在大雄宝殿前建造圣谕亭,俗称皇亭。亭内供牌位,上写:“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每逢农历初一、月半或皇帝婚丧喜庆,地方官一定要到皇亭顶礼膜拜。辛亥革命后拆毁,改为四面开通的瓦楞敞厅。上午为菜市,下午为杂耍和皇亭小吃摊。皇亭小吃集聚了无锡几十种点心。还开设有拱北楼、新万兴、金阿胖等面饭馆。1975年皇亭所在地改造为4层5000多平方米的人民路菜场,现为超市。此外还有南院、北院、万松院、中隐院等,都早已被拆除或改建。 建筑崇安寺东向原是道院洞虚宫,曾是无锡道教最大的庙观。主要建筑有:三清殿,1915年拆除后改建为市图书馆,图书馆楼有大市民钟,人称钟楼。2000年,市图书馆搬迁至太湖广场之南。三清殿改建后,当家道士在旁另建小三清殿,包括雷尊殿、火神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在这里居住了近40年,即今图书馆路30号,现为阿炳故居。玉皇殿,解放前曾是无锡县参议会会址,解放后曾为市少年之家。现设园林商场。 三官殿,已拆。 节日 旧时,农历六月十九观音生日,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供奉、朝拜活动隆重,并发展成为庙会。从年初一到正月半,无锡四乡八镇的人都来游崇安寺,和庙会一样热闹。 因崇安寺而有崇安寺小学,在寺后门,即崇安寺后门(后名公园弄),建于1909年,无锡籍革命家陆定一曾为母校题写校牌。1971年,学校总部校舍让给崇武小学(后名崇安小学)。1984年,崇安寺小学迁至图书馆旁的新校舍。而崇安小学也于1982年迁入大娄巷小学旧址,寺后门原址由市老干部局改建后设无锡市老干部活动室。20世纪90年代,崇安寺小学校舍因崇安寺改造而被拆掉,学校并入大娄巷的崇安小学。 2003年,实施崇安寺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以城中公园及原有的古井、故居、古殿等文化遗迹为依托,将建成精品服饰区、文化娱乐区和商业服务区,成为融特色商业、餐饮、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区。崇安寺改造工程总用地面积28.6公顷,改造后将建成苏南第一、全国一流的繁华中心商务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