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爽阁书目序
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爽阁书目序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沈守正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人各有嗜,嗜金玉子女狗马者,庸人也。暏泉石花鸟丝竹者,韵人也。进而为金石篆籀之嗜,清矣。然非博雅,不得称鉴赏家,书其可已已。且书之以为宝也,剖玄黄之精(1),传圣贤之髓,造物亦若秘之惜之,往往难聚而易散。是以一厄于秦火(2),再厄于楚汉(3),三厄于董卓(4),四厄于东晋(5),五厄于侯景(6),六厄于五季(7),七厄于靖康(8),八厄于元。其聚也,以帝王之威力,悬金授爵,惟恐不得。而西汉只三万三千九十卷,魏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东晋三千十四卷,南宋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齐兼释共二万三千一百六十卷(9),梁七万余卷。莫盛于隋室,则积至三十七万卷。至开元仅八万卷有奇。宋《崇文书目》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续目增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若夫沉笃渊湛之士(10),家裒户袭(11),代不乏人。欲如阮孝绪之七乘(12),张华之三十车者(13),概不多见,难可知矣。

予友吴子符远酷嗜书,一日不手书,一月不得奇书,则不乐。藏书多者至十万卷,皆手自较雠(14),又喜借与人看。予尝有书谢之曰:“较来三豕正(15),帙返一鸱虚(16)。”皆惇言也(17)。虽然,予犹进焉,上古书用漆竹,中古易以缣帛,稠重易坏,故一失不可复得。即开元八万余卷,独有今文三万在其中。以准今日,可以类推。故今之藏书,似富实贫,虽复万卷,不足敌千。何者?今文多而古文少也,今与符远约,无夸卷帙之侈,以见古为奇。有秘本急录而传之,得善本存副以广之。不独广吾气类之好,亦借以破鬼神之悭,非艺林一大胜事乎?予少即斯暏,愧力不及。他日当构小书淫馆,与贲阁相峙而居。有无互授,两家子孙,世世无吝。一洗千古借书三痴二惑(18),何减百城(19),所谓勿替引之矣(20)。

作品注释

(1)玄黄:本指黑色与黄色。《易经·坤》:“天玄而地黄。”后因以喻指天地。

(2)一厄于泰火:第一次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厄运。

(3)楚汉:秦末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争战。书籍文物被损毁。

(4)董卓:汉末豪强,率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朝政。因各地起兵反对,他放火烧了洛阳及周围数百里,迁入长安。书籍文物焚烧一空。

(5)东晋:西晋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战争频仍,书籍损毁殆尽。

(6)侯景:南朝梁武帝末年侯景发动叛乱,攻破建康,并到处烧杀掠夺,都城建康几成一片废墟。长江下游一带受到极大破坏。

(7)五季:指唐宋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这期间战争极残酷。

(8)靖康:宋朝赵桓(钦宗)的年号(1126—1127)。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钦宗被虏北去,文化破坏得极严重。

(9)兼释:连佛教方面一起。

(10)沉笃渊深:学问深厚渊博。

(11)裒(póu):聚集。

(12)阮孝绪:南朝梁陈留尉氏人,字士宗,隐居不仕,曾于金陵讲学,装有七车书。

(13)张华:晋代范阳方城人,字茂先,官至司空。博学多闻,著有《博物志》。藏书丰富,《晋书·张华传》:“(张华)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14)较雠:校对。较,同校。

(15)三豕:指文字错讹处。《吕氏春秋》:“子夏之卫,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近,亥与豕相似。”

(16)一鸱:《东皇杂录》:“借书馈酒一瓻,还书亦馈酒一瓻。”《瓮牗闲评》:“瓻,酒器,古之盛酒以遗借书者也。”鸱,同“瓻”。

(17)惇言:老实话。惇,敦厚,笃实。

(18)三痴:《资睱集》说借书有三痴:借,一痴;与,二痴;索,三痴。二惑:金代刘祁不了解“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谚义(实是从“借书一瓻,还书一瓻”音讹),所以将其称为二惑。

(19)百城:谓藏书丰富。《魏书·李谧传》:“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20)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意思是不要废掉而把它保持下去。替,废除。引,延长。

作者简介

沈守正(1572—1623),钱塘人,字无回。万历年间(1573—1620)举人。官至巡抚,擅长绘画和诗文。著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