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数字建构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数字建构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装: 27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9787112103959, 7112103959 条形码: 9787112103959 商品尺寸: 22.2 x 20.8 x 2 cm 商品重量: 880 g ASIN: B001NEJL70 B001NEJL70 内容简介《数字建构:青年建筑师作品》为“数字建构:2008年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建筑师作品集。“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事务所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学生建筑作品展,展示26所国际著名建筑院校的学生作品。作为《数字建构:青年建筑师作品》的系列,同时出版的还有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 作者简介编者:(英国)英尔林·林奇 徐卫国 尼尔·林奇,是一位建筑师兼理论家。他目前是布莱顿大学建筑理论专业的教授。他曾执教于包括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伦敦建筑联盟建筑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德绍建筑学院、巴斯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其著作包括《空间政治》(劳特利奇出版社即将出版)、《伪装》(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尔》(派迪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伊利普西思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麻醉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曾与他人合著《玛思潘滋》(建筑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编辑《数字城市》(怀利出版社即将出版)、《为数字世界而设计》(怀利出版社2002年出版)、《空间的象形文字》(劳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筑与革命》(劳特利奇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的反思》(劳特利奇出版社1997年出版)。与他人共同编辑《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进热点智囊组》(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数字建构》(怀利出版社2004年出版);他还是阿尔伯蒂的《建筑艺术十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译者之一。 徐卫国,执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并曾在日本留学,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工作于日本村野藤吾建筑事务所。他在任清华建筑教授的同时,建立XWG建筑工作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快速建筑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与他人合作编著《快进热点智囊组》(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建筑/非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三年级设计专题(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1999年参加20届R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并入选ABB2004中国馆建筑师作品展。 目录前言 非物质化过程 数字建构 美国东海岸 亚洲 中国 欧洲 美国西海岸 英国 拉丁美洲 澳大利亚 国际 索引 编者简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