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鼠尾鳕科 |
释义 | 鼠尾鳕科Macrouridae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辐鳍鱼亚纲 Actinopterygii 鳕形目 Gadiformes 形态特征:体延长,尾部渐细窄,末端几呈丝状。头大,头部黏液腔发达。吻常突出,大多数种类的吻部布满坚硬的稜鳞。口端位、次端位或下位。通常有颏须。眼一般较大。两颌有齿,腭骨无齿。鳃裂宽大;鳃膜在喉峡部相连或不连合;无拟鳃,鳃被架6-8,鳃耙短小或退化。大多数种类鳞上有刺;具侧线。发光器有或无。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短而高,具硬棘II,软条7-14;第二背鳍基底长,延伸至尾部而与臀鳍相连;胸鳍胸位或近喉位,软条5-17,通常外侧鳍条常延长;无尾鳍(颞孔鳕属 Trachyrincus除外)。全世界计分4亚科,包括底尾鳕亚科(Bathygadinae)2属12种、拟鼠尾鳕亚科(Macrouroidinae)2属2种、颞孔鳕亚科(Trachyrincinae)2属6种及鼠尾鳕亚科(Macrourinae)约21属,至少320种以上,且新种逐渐被发现中(Nelson, 2006)。 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大陆棚深水域底栖中大型鱼类,大多数种类之栖息深度在200- 2000米海域间,少数则可在2000-6000米深海中发现。常用尖硬的鼻吻部掘开海床砂泥底质,以寻找小型底栖动物、小型鱼类或头足类等为食。本科鱼类的口均开于头下面,在索饵时,须突出其嘴,因而前上颌骨前端的柄状突起变长,而且其凹陷也深。繁殖季主要在冬末春初,于深海底床产卵,卵为浮性卵漂浮至海面上,孵化后之仔稚鱼生活在跃温层(thermocline),幼鱼则随著成长渐降入深海底部(Marshall,1973),除少数种类之大型个体可供食用外,大部份均于捕获后充作下杂鱼来喂食养殖鱼类。 鼠尾鳕科分类(37属) 壮鳕属 Albatrossia 底尾鳕属 Bathygadus 腔吻鳕属 Caelorinchus 鲸尾鳕属 Cetonurus 鞭毛鳕属 Chalinura 突吻鳕属 Coryphaenoides 青长尾鳕属 Cynomacrurus 猬鳕属 Echinomacrurus 鼠鳕属 Gadomus 单长尾鳕属 Haplomacrourus 膜首鳕属 Hymenocephalus 膜鳕属 Hymenogadus 舌巨尾鳕属 Hyomacrourus 异鳞吻鳕属 Idiolophorynchus 舟尾鳕属 Kumba 库隆长尾鳕属 Kuronezumia 纹腹鳕属 Lepidorhynchus 光尾鳕属 Lionurus 梭鳕属 Lucigadus 卵头鳕属 Macrouroides 长尾鳕属 Macrourus 细尾鳕属 Macruroplus 软首鳕属 Malacocephalus 愚首鳕属 Mataeocephalus 嵴首长尾鳕属 Mesobius 线尾鳕属 Nematonurus 奈氏鳕属 Nezumia 长鳍鳕属 Odontomacrurus 拟栉尾鳕属 Pseudocetonurus 拟奈氏鳕属 Pseudonezumia 短吻长尾鳕属 Sphagemacrurus 卵首鳕属 Squalogadus 粗尾鳕属 Trachonurus 凹腹鳕属 Ventrifossa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