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赤松氏 |
释义 | 赤松氏源于播磨国佐用郡赤松村。在元弘之乱之时,由于赤松円心(则村)奉了护良亲王的旨意在苔绳城举兵,而登上了历史舞台。 赤松氏的起源【村上源氏说】 赤松氏的家乡在播磨国佐用郡赤松村。这个赤松氏,在元弘之乱的时候,由于赤松円心(则村)奉了护良亲王的旨意在苔绳城举兵,华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赤松円心,在《太平记》第六卷中是被这样记载的: “播磨国人,村上天皇皇弟第七皇子具平亲王第六代后人——从三位季房的子孙赤松次郎入道円心,是无双的勇士,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出境进行思考”云云。 赤松氏自己,则是说出身于室町后期,村上源氏、久我大臣的分流,円心四代前的家督才开始使用“赤松”的名号。正式的说法,恐怕是由于在元宏之乱中的飒爽登场的赤松氏自己,也坚持“村上源氏”说,因而成为了《太平记》作者的信息根据。 赤松氏的宗谱在《续群书类从》记载有七种之多,加上同为一族的有马氏、石野氏的,则共有九种赤松氏的宗谱。细节部分虽然难免有所异同,但是村上源氏说是共同的。季房、家范的登场也在很多宗谱中有记载。《太平记》的记载和赤松氏起源的正式说法,大概是这些宗谱作者支持的结果. 那么,村上源氏说真的是完全正确吗?在种种的赤松氏宗谱出现之前,可信度也较高的《尊卑分脉》也都清楚的说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是,《尊卑分脉》所记载的赤松氏并不是《太平记》中所记载的“季房的子孙”,而是季房的兄弟的孙子师季的子孙,经师季-季方-季则-赖则-则景-家范-久范-茂则等七代才到则村(円心)。 师季是在宽元元年(1243)年,以正三位非参议的身份出家的人物。到这里为止的村上源氏,与久我大臣一起被统称作“雅实”,有很多跻身于公卿阶层的人,家谱也很详细。同北畠亲房一样都是一流的名门。但是自师季的儿子季方以后的七代,都只记载了季方等两个兄弟,其他的六人即使是兄弟也没有写到族谱上。就是因为这样使得族谱渐渐断绝了。另外据考证円心是于建治三年(1277)年出生的,作为师季的七代孙显然不太可能,诚然,《尊卑分脉》也称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若是作为村上源氏,与师季的辈分血缘联系又太过牵强。 不过,也不能从这样的事就立刻否定赤松村上源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很薄弱的。 【恶党出身说】 退一百步说,村上源氏的出身也好,季房也好师季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赤松氏在镰仓时代通过这种说法而倍感自豪。根据《赤松略谱》记载,师季被流放到佐用庄后季房出生,后来季房得到诏命被赦免并上洛,得到了从三位的官位。尽管写下了有如《太平记》的符号一样的家谱,但是“从三位的季房”这个人并不存在。在《尊卑分脉》上记载的季房(但是并非师季的儿子),是正四位下丹波守。西播磨是他的流放地这一点是确实的,《太平记》所谬误的是他的官职。如果承接的是这样高贵的贵族的血脉,赤松氏也是可以得到流放地的庄官、地方官之类的职位。 顺便一提,佐用庄是归属于九条名下的庄园的一部分,九条的庄园是地跨佐用·赤穂·宍粟三郡的大庄园,而赤松村仅为构成佐用庄的一村而已。但是如上文《太平记》中的介绍,作为季房的子孙,却连役职名什么的都全然没有记载,这种说法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这样来看的话,赤松是否真的出身于村上源氏姑且不论,円心与其父辈恐怕是在镰仓时代九后期以恶党的头目之类的身份活跃着,这样的考虑也许是最自然的。 所谓恶党,指的是恶僧、恶德商人,或者正如字面所讲的“坏人”,但这里提到的“恶党”,指的是镰仓时代失去了御家人的地位,进而反对当时那种政治僵化的专制做法,不再信赖幕府,而是互相依赖提携,以建立新的封建制为目标,以新兴武士为中心的集团。而幕府因为“反体制集团=恶党”的规定而要加以取缔镇压,即便如此,镰仓时代后期也依然是这些“恶党”们的时代了。 据南北朝中期起存在的播磨国地方史《峰相记》记载:“诸国均有相同之事,然本国恶党之蜂起尤为严重。”,并且详尽的描述了当时的状态——播磨是有名的恶党活跃之地。之后,镰仓幕府也好六波罗探题也好对恶党的镇压非常缓慢,全国上下也有一半的人认同了恶党的存在及思想,紧接着就是元弘之乱了。进一步说,円心出身恶党也是有确实根据的,例如太平记的末尾有说道“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处境进行思考”,这可以说是描写恶党本身处境的文字。 从西播磨一角发生了镰仓幕府体制崩溃的过程,抓住机遇飞跃的赤松氏,从广义上讲,正是证明了是不是恶党出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赤松氏的飞跃即使赤松氏是恶党出身,他也并不是一般的乡下武士。京都大德寺的创建宗师妙超,出身于播磨国揖东郡小宅庄的浦上氏,他的母亲就是赤松円心的姐姐。円心自己也和禅僧雪村友梅有很好的交情,后来友梅更在赤松村开设了法云寺。 赤松円心与雪村友梅偶然在路上相遇,円心以后必定会在此世扬名——友梅这样预言后离去了,而円心则去了京都附近徘徊,多少有点等待机会的意思。 除此之外,円心的三儿子则祐与同为赤松一族的小寺赖季一起上了比睿山,成为了尊云法亲王(以后的护良亲王)的亲信。还有,嘉历元年(1326)的摄津长州庄的庄官联署起请文中有“惣追捕使贞范”“执行范资”的名字,这两人很可能就是円心的长子和次子。长洲庄位于急流的河口附近,是日本关西地方的商品流通中心地,也是很便利的情报集中地。円心应该是特意派遣儿子到那里去,则自己坐在西播磨家里也能够很好地掌握到天下的形势。 就这样,之后円心终于抓到了一个让自己乃至赤松氏飞跃的机会,即,元弘之乱的爆发。 元弘之乱正中之变以后,后醍醐天皇继续策划第二次讨幕。 1330年3月8日,后醍醐到奈良的春日社、东大寺、兴福寺等各处行幸,其真正目的是要联络京都附近的僧兵力量。27日,天皇又到比壑山延历寺行幸,表面上也是要捐资修建大讲堂,实际是为了见一个人——天台座主尊云法亲王。(这个尊云法亲王是后醍醐出家的儿子,世间称作“大塔宫”,在日后的倒幕运动中还俗,改名护良亲王,最后亦为了新政而死。) 经过“南都”、“北领”的两次行幸,安排了讨幕的兵力后援,正式举兵的时机日益成熟了。而就在这时,天皇接到了一个“讨幕不可论”的奏折。写奏折的是天皇的乳父兼重臣吉田定房。他在奏折中说:“按现今幕府当权的形势,想集结畿内的兵力就去对抗关东大军是完全不可能的,强行进行的结果只能是白白牺牲;幕府已经对天皇不信任,如果再次失败,天皇性命堪忧,皇室正统可能断绝;不若等到关东(幕府)时运衰败,兵力削弱之后再行举兵。” 忍了三十多年再也忍不下去的后醍醐对这份奏折丝毫不予理会,继续进行他的计划。另外还需提一下,在这几年中,后醍醐结识了几个僧人:醍醐寺僧正文观、法胜寺元观、净土寺忠元等,这些人原来是在宫中祈祷皇妃顺利生产的,后来天皇觉得挺灵验,就留在身边为他日夜祈祷讨幕顺利发展、北条早日灭亡。 可是,1331年(元弘一年)的4月29日这一天,镰仓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京都某人”的“绝密”信件。信中写着:“主上(天皇)意欲挑起战乱,右中弁俊基是计划的主谋;而且这段时间来,文观、元观等僧人与天皇非常接近,好象在祈祷关东的某件事情。”这是一封告密信!而告密的“京都某人”竟然是上文劝谏天皇的吉田定房! 好不容易计划得差不多,现在又功亏一篑了。五月份,俊基、文观、元观、忠元就被幕府逮捕,六月份送往镰仓。在严刑逼供之下,和尚们受不住苦,招认了。 随后,文观被流放到硫黄岛;忠元流放到越后;元观流放到奥州。参与两次倒幕计划的急先锋俊基第二年六月被斩于镰仓葛原,正中之变时已被流放到佐渡的资朝亦被就地处决。 至于后醍醐天皇,幕府自然不会放过他了,考虑到他身在深宫且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先放在一旁,等处理了几个合谋者再说。这可是低估了这个不甘寂寞的后醍醐啦。他先是老老实实的呆在皇宫里,作出束手待擒的样子,然后在八月二十四日的阴雨之夜突然逃出了寝宫,直奔奈良而去,翻过鹫津山,于二十七日躲进了由天堑和僧兵守护的笠置寺。还不止这些,在逃出皇宫的时候,后醍醐还安排花山院师贤坐上自己的舆轿,带上几个公卿,装成天皇的样子朝相反方向的比壑山逃亡,一是为了联合比壑山的尊云法亲王举兵,二是可以暂时引开幕府的追捕。幕府军还真的上当了,追击部队跟着假天皇一路扑向比壑山。此是后话。 因为发生在1331年,这一年的八月九日改元为元弘,所以称为“元弘之乱”。 赤松一族 支族三十六家赤松氏兴起于佐用郡赤松村,经代代繁衍后分出了许多支族,多数支族以其分配的领地为名。早期分出的家族中,赤松円心最早使用赤松氏的氏名,在元弘之乱和南北朝时期为宗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强力的支族还有别所氏、佐用氏、宇野氏和小寺氏四家,并称“赤松四天王”。 自円心以后,赤松一族愈加分立,室町时期到战国时代,有依然护庇宗家的,更多的支族则各自割据播磨国的要地,自成一家。但在习惯上而言仍然是一族的,称为赤松三十六家。虽然说是这样称呼的,但在系图的流传上多少就有点出入就是了。本文认为比较适当的就是仍在播磨国的一族划为赤松氏的同族,这样的话疑问或会比较少一点。 赤松三十六家的先祖人物表别所刑部少辅赖清,宇野能登守国赖,小寺相模守赖季,釜内小次郎范春,野中志摩守贞国,上月次郎景盛,荻原孙三郎光则,栉田八郎有景,佐用兵库介范家 间屿太郎景能 太田太郎左卫门光能 柏原孙三郎为永,江见又次郎景俊 丰岛次郎助重 在田弥三郎朝则 得平三郎頼景 本乡信浓守直頼 广瀬弥四郎师赖 端山彦五郎范实 叶山六郎则春 広冈五郎则弘 有马出羽守义佑 永良三郎则纲 中屿孙四郎佑春 栉桥孙三郎家则 志水兵库助范正 石见刑部太郎依定 神出左卫门范次 光枝三郎 中村六郎左卫门景长 広山五郎景则 福原三郎景行 上原民部大辅佑政 孝桥左马助则繁 竹内越前守范氏 上田甲斐守经常 赤松家臣团浦上氏 浦上氏,纪姓长谷雄之后裔。家族起源于播磨国揖保郡上乡。元弘之乱时期,赤松则村从属于足利尊氏,以战功发家,此后浦上氏就以赤松氏被官的身份留名于史。 嘉吉之乱时期,主家赤松氏没落,浦上氏与赤松政则为主家的再兴费尽心力,而政则是赤松氏遗臣赤松满祐之弟义雅的孙子。 战国时代,浦上村宗弑杀主君赤松义村,夺取了播磨、备前和美作三国。成为战国时期下克上的典型。 备前松田氏 备前国守护松田氏一族。应仁元年(1467),松田远江入道道荣奉赤松氏之命任备前国守护代的守护使一职,巩固了家族的根基。 应仁时期,随着作为备前守护的赤松氏之再兴,碑前松田氏也渐生野望。依仗着备前国西部的强大支持,松田元成发动了对赤松氏的讨伐战。开始时在山名氏援军的支援下占据了优势。但在备前西部的争夺战中失利。元成负伤,自刃于磐梨郡上村山。松田氏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播磨後藤氏 利仁流藤原氏藤原公则出任备后守时首次使用后藤的苗字。源赖朝使以御家人的身份任职幕府,此后历任镰仓幕府的评定众、引付众,也多次出任室町幕府的幕臣。元弘之乱时期,后藤基明及时奉円心之诏参战,在京都对六波罗方的战斗中颇有战绩。此后的十年间以春日山城城主的身份在播州表现活跃。 新免氏 新免氏为赤松氏的同族众,室町中期以后迁至美作国吉野郡,以栗井城、小房城为据点。新免则重以栗井为居城,其子新免长重移居小房城,臣属赤松氏。此后成为冈、大谷、公文、下司、藤生、大野、石原、船曳、大原等美作国人众的联合盟主。 新免宗实(宗贯)是自宍栗郡长水城主宇野氏一族领入的养子,继位为竹山城主,领有吉野郡的吉野庄、赞甘庄、大野保、大原庄和东西栗仓庄共五千石的领地。关原之战时从属宇喜多秀家出战。战败后成为浪人,后来出仕黑田氏。 糟屋(糟谷)氏 据《宽政重修诸家谱》,糟屋氏为藤原北家良方流。藤原元方生于相模国糟屋庄,以地名为苗字,遂有糟屋氏。 播磨的糟屋氏又称加须屋氏,史略不详。远祖为糟屋有季,源赖朝封赐播磨国印东郡南条乡,以加古川城为居城。室町时期的守护代家族,战国时期与赤松氏和别所氏同为世继名族。 战国时代,加须屋朝正与别所氏对立,被传入三木城处死。其弟武则改称糟谷,继任加古川城主,与其兄不同。后受黑田官兵卫推举,仕于丰臣秀吉。 安积氏 安积氏,原为播磨国宍栗郡安积保下司公文的御家人出身。元弘之乱时盛氏以御家人的身份参加了六波罗一方。后获护良亲王保护,从属于足利尊氏得本领安堵。此后在建武新政的叛乱中跟从足利尊氏。 随着赤松氏势力的拓展,盛氏之子盛兼成为赤松氏的被官。在嘉吉元年的“嘉吉之乱”中,安积监物行秀讨取了将军足利义教的首级。行秀本就以赤松家的勇者著称,讨取义教后更是声名远扬。 战国时代,在羽柴秀吉发动中国地区攻略前的长水城合战中,作为宇野氏家臣出战的安积久藏亦富盛名。 难波氏 平安时代末期始有备前国的武士以难波(Naniwa)为苗字。难波氏的情况则是训读作(Nanba).在《源平盛衰记》中载有备前国住人难波次郎经远、六郎经俊、三郎经房和难波五郎的简略记录。 其后裔并有清水、难波两苗字。室町时期因幡守行资效力于赤松满祐属下,在嘉吉之乱中战死。赤松氏没落后,难波行隆移居,筑鸢渊山城。应仁四年(1470),行隆在山名氏的进攻中战死。其弟行季于文明四年(1472)年为山名氏攻破居城,亦战死。 战国时期,难波十郎兵卫行丰,与嘉吉之乱没落后再兴的赤松氏结为姻亲,受赤松氏的重用 明石氏 明石氏属宇多源氏赤松流,为明石郡伊川城主。另有一说则是古代明石国造的后裔,属大倭国造一族。世袭明石国造家明石郡司,子孙在镰仓时期表现活跃,历为赤松氏的重臣。 明石氏美作国人支的明石全登在关原合战中为宇喜多军的前锋。大坂之阵中加入丰臣一方参战。大坂陷落后下落不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