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市场、政府与企业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杨其静 著 丛 书 名: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120546 出版时间:2010-05-01版 次:1页 数:264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

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是否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试图从政府间关系以及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来寻找答案。《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批判性地介绍了联邦主义理论,并指出中国模式的基本制度特征是“经济分权、政治集中”。而非单纯的中央-地方分权。作者证明,中央-地方分权有利于加快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步伐,但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开明且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过,《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重点在于强调中国的转轨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虽然分权和辖区间竞争可促使政府对工商企业伸出帮助之手而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容易诱使政府对某些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因此,中央对地方的分权和激励安排应适时调整,以便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达到某种平衡。

作者简介

杨其静,男,1972年12月生于重庆市北碚区。1992年9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7月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在剑桥大学发展经济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12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企业与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问题。博士学位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分别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现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世界经济》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出版个人专著1本,与他人合作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

目录

第一章 联邦主义与中国经济:一个初步批判

第一节 联邦主义的起源及其基本思想

第二节 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与中国经济

第三节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央-地方关系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历史回顾:转轨与意识形态转变

第二节 市场化制度变革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分权、地方政府与制度变迁模式转变

第四节 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合作博弈

第五节 分权和政府对制度变革的作用

第三章 分权、增长与不平等

第一节 封闭辖区中政府行为分析

第二节 辖区间资本竞争与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最优分权与政治激励安排

第一节 最优激励合约

第二节 最优资源的处置权

第三节 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简单比较

第五章 财政分权与企业规模分布

第一节 帕累托指数与Zipf法则

第二节 估算各省企业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

第三节 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政府补贴与工资差异

第一节 工资差异成因的相关文献及研究假说

第二节 补贴与工资差异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工资差异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市场、政治关联与公司财务结构决定

第一节 文献综述:财务结构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及分析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八章 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创业决策

第一节 文献综述:影响创业决策的因素

第二节 相关调查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创业倾向的计量分析结果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九章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本质与优势

第二节 中国模式有效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缺陷:政治关联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改进

参考文献

前言

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变化是和经济实践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继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实践在呼唤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创造着条件。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没有先例的,又没有现成的经济理论作指导,这是中国学者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一大批西方经济理论译介进来,以及一大批具有现代经济学素养的人成长起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开始有了全新的工具和视角。理论和实践是互动的,中国这块独一无二的“试验田”在借鉴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的同时,势必会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建立在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基础之上的经济学也才有望真正出现。中国经济问题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获得了特别的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