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
释义 | 一 诊断标准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绝对计数>1.5×10*9/L,大于6个月;2.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除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疾病;4.有皮肤和内脏受累证据,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皮肤科周春英教授及研究生汪锋对本病有一定研究。 二 临床表现皮损表现缺乏特异性,在治疗过程中多被误诊为"湿疹"、"痒疹"、"丘疹性荨麻疹"等疾病.皮疹分布以四肢、躯干为主,多呈泛发性.皮损形态为红色、暗红色,圆形、椭圆形,弥漫性浸润性红斑、丘疹、斑疹、斑丘疹及色素沉着为主要皮损表现,可有渗出.瘙痒剧烈常见,全身见抓痕、结痂,皮肤粗糙. 三 治疗及预后1.激素类 2.复方甘草酸苷类 3.维生素C 4.抗组胺类 5.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等 6.中医中药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临床观察有较好的降嗜酸细胞功效. 本病积极治疗后效佳,可有反复,应排除其他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的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