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使君祠
释义

使君祠是埋葬和纪念东汉使君百里嵩的祠堂。因为他生前为官,勤政爱民,体察民情,事毕恭亲,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他卒后,人民怀念他,追祀他为雨神,为他封墓修祠,以示怀念。

使君祠位于封丘县城东北五里的庙岗村东南,元至大年间初建,清康熙十九年知县王赐魁,重封置垣,道光、光绪年间累有修缮,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灾难性破坏。1980年,在封丘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使君祠落基重建,旧貌换新颜,在有效利用,合理保护、加强管理的原则下,已成为封丘境内一所闪亮的历史人文景观,一处旅游观光胜地。2005年12月,被新乡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使君祠,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东西宽207米,南北长164米,大体呈横宽的距形状分布。西部为墓区,东部为祠区。墓区使君墓,外观为八角形,尖顶,檐高2.6米,周长23.2米,上阔下收状,造形独特,别具匠心。墓顶衍生,一颗松柏,四季长青。墓前立有神道碑一通,龙首碑额,龟形碑座,碑阳则密密麻麻的记述着使君生平,有诗赞云:“昔日东汉循良吏,今作平丘雷雨师。”

祠区主体有山门,大殿和后殿,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大殿内更有“千里秋成”慈禧太后御笔匾额一块,提升了百里嵩的价值品味和人格魅力,东侧有广生殿,玉皇殿等,皆保持着晚清建筑风格,保存完好,封丘少有,有一定的古筑价值。

使君,姓百里,名嵩,字景山,封丘县人,东汉在徐州官居刺使。

据《封丘县志》载:东汉末年,百里嵩曾任徐州刺史,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他在任时,有一年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特别是金乡、东海两县地处山区,旱情最重。百姓急切盼望刺史来解决。百里嵩得知后,便立即进山。传说,巡车所至,感动天地。天降沛霖,旱情遂解。当时人们称之为刺使雨。故事虽离奇,带有神秘色彩,但也反应了百里嵩不辞劳苦,为民分忧解难的精神。

百里嵩,官职虽然不高,但他为官廉洁奉公,生活朴素,一心为民,值得后人学习。人们常讲,万事民为先,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更应该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论是时空如何转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待。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就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