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通评注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装: 52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1703088, 7511703089

条形码: 9787511703088

尺寸: 23 x 15.8 x 4.2 cm

重量: 1.1 Kg

作者简介

作者:(唐代)刘知几 合著者:刘占召

刘占召,(1978- ),男,山东临沂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院长助理。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魏晋隋唐文学。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著有《中国文学编年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王羲之传》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历代《史通》注本的底本多为明刻本,而通行本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又有妄改原文的弊病,《史通评注》以明代张之象所刻宋本为底本,并大量吸取后世的校勘成果,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读本;《史通评注》还首次系统整理了历代关于《史通》的评点成果,彰显出刘知几卓越的理论贡献,并勾勒出唐宋以来《史通》批评的历史,为研究者提供翔实而丰富的基础资料。

媒体评论

唐刘子玄撰。子玄本名知几,避明皇嫌名,以字行。彭城人。弱屉擢进士第,调获嘉尉,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此书成于景龙四年。凡内篇十卷。三十九篇:外篇十卷。十三篇。盖其官秘书监时与萧至忠、宗楚客等争论史事不合,故发愤而著书者也。其内篇《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有录无书。考本传已称著《史通》四十九篇,则三篇之亡,在修《唐书》以前矣。内篇皆论史家体例,辨别是非。外篇则述史籍源流,及杂评古人得失。文或与内篇重出,又或祗牾。观开卷《六家篇》,首称自古帝王文籍,外篇言之备矣。是先有外篇,乃撷其精华以成内篇,故删除有所未尽也。子玄于史学最深,又领史职几三十年,更历书局亦最久。其贯穿今古,洞悉利病,实非后人之所及。而性本过刚,词复有激,诋诃太甚,或悍然不顾其安。……然其缕析条分,如别黑白。一经抉摘,虽马迁、班固几无词以自解免。亦可云载笔之法家,著书之监史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八

本著采取题解、疏解、注释、评论、集评、附录六种形式,撷取了关于《史通》历代评注本的精华——包括宋代孙何《驳史通序》,明代李维桢的《史通评释》、王维俭的《史通训诂》、郭孔延的《史通训释》、于慎行《史通举正论》,清代黄叔琳《史通训故补》,浦起龙《史通通释》、纪昀《史通削繁》、皮锡瑞《(史通·惑经篇>书后》。近现代的陈汉章、刘咸吠斤、陈庆年、黄家岱、吕思勉等对《史通》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以及今人张舜徽《史通评议》、程千帆《史通笺记》、张振佩《史通笺注》、赵吕甫《史通新校注》……这些著作有的书肆难觅,有的缺乏整理,有的分散在浩瀚的典籍中,普通读者查阅颇费时费力。本著原文依据赵吕甫《史通新校注》,简体横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普及的《史通》汇评本。

——策划编辑 蒙木

目录

前言

《史通》原序

内篇

卷一

六家 第一

卷二

二体 第二

载言 第三

本纪 第四

世家 第五

列传 第六

卷三

表历 第七

书志 第八

卷四

论赞 第九

序例 第十

题目 第十

断限 第十二

编次 第十三

称谓 第十四

卷五

采撰 第十五

载文 第十六

补注 第十七

因习 第十八

邑里 第十九

卷六

言语 第二十

浮词 第二十

叙事 第二十二

卷七

品藻 第二十三

直书 第二十四

曲笔 第二十五

鉴识 第二十六

探赜 第二十七

卷八

模拟 第二十八

书事 第二十九

人物 第三十

卷九

核才 第三十

序传 第三十二

烦省 第三十三

卷十

杂述 第三十四

辨职 第三十五

自叙 第三十六

外篇

卷十

史官建置 第

卷十二

古今正史 第二

卷十三

疑古 第三

卷十四

惑经 第四

申左 第五

卷十五

点烦 第六

卷十六

杂说上 第七

卷十七

杂说中 第八

卷十八

杂说下 第九

卷十九

《汉书·五行志》错误 第十

《汉书·五行志》杂驳 第十

卷二十

暗惑 第十二

忤时 第十三

附录一 《史通》之亡篇

附录二 内外篇的性质及编次

附录三 序选录

附录四 名家评论

附录五 陆深《史通会要》

附录六 刘知几年谱及传记

附录七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