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经与楚词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1月1日) 精装: 2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32开 ISBN: 7301059221 条形码: 9787301059227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1.2 cm 商品重量: 222 g 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并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美学理想和发展道路。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在南方楚地又“奇文郁起”,出现了伟大诗人屈原及其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各以其自己思想、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两面旗帜。 媒体评论绪论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并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美学理想和发展道路。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近五百年间三百零五篇作品。紧接着,在南方楚地又“奇文郁起”(刘勰语),出现了伟大诗人屈原及其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各以其自己思想、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两面旗帜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_『《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诗”、“骚”传统,亦称为“风”、“骚”传统。 一 所谓“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 我们知道,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是在进步作家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逐步成熟的。在我国诗歌领域,它萌芽极早,源远流长。例如,相传作于黄帝时代的《弹歌》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描写了原始人“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狩猎活动,流露着原始人学会制造、使用弹弓的喜悦、自豪感以及渴望获取猎物的迫切心情,重演的正是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劳动生活的片断。可以说,这篇作品已经显示了用诗歌描写现实的意向,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萌芽。这一萌芽,随着社会的推移渐渐茁壮,到周代,蔚为大观。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就是耸立于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上的第一座光耀千古的里程碑。 《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国风》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广泛、深刻地展现了周代人民惨遭剥削、压迫的实际处境,抒发了他们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怨恨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例如《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苦难遭遇。从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为后人形象地概括出了一幅周代被压迫人民悲惨生活的图景。《魏风·伐檀》是伐木者的诗。他愤愤不平地咏叹着伐木制车的沉重劳作,并尖锐质问那班不劳而获的贵族们“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又如《邶风·击鼓》是士兵的诗,《唐风·鸨羽》是行役者的诗,他们控诉了战争、徭役加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田地荒芜,家庭离散,父母无人奉养……。又如《邶风·谷风》、《卫风·氓》等弃妇诗,揭露出古代社会夫权礼教的罪恶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命运的悲惨。它如《陈风·株林》、《邶风·新台》、《魏风·墙有茨》、《齐风·南山》等讽刺性民歌,则揭露出统治阶级种种男盗女娼的行为和极其腐朽肮脏的灵魂。至于《郑风·溱洧》、《秦风·蒹葭》、《王风·采葛》、《陈风·出其东门》等爱情民歌,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健康、真挚、热烈的爱情生活和高尚、纯洁、坚贞的品操;而像《鄘风·柏舟》,反映的则是青年男女对婚姻自主 的追求,对礼教束缚的抗争。……《国风》民歌就是这样多方面地,真实、具体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真情实感。它们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诗经》中,与民歌面向现实,描写现实的创作方向基本一致的还有收于二《雅》里面的文人政治讽喻诗。 例如《大雅·桑柔》、《瞻印》、《民劳》、《小雅·正月》、《十月之交》、《北山》等,闵时伤乱,暴露、鞭挞了西周后期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蜂出并作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敢于用诗歌干预政治,针砭时局,讥刺朝廷,忧国忧民的积极态度和进步思想。这类诗,也都是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优秀篇章。所以,后人又每每“风、雅”并称。后世推重的所谓“风、雅”,实际指的就是《诗经》中以民歌和文人讽喻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 目录绪论——简叙“风”、“骚”传统 上编《诗经》 第一章 《诗经》的编集、流传 第一节 《诗经》的编集 第二节 《诗经》的流传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第一节 《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第二节 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 第三节 《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 第三章 周民族史诗 第一节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第二节 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第四章 农事诗 第一节 农事诗的含义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 农业祭祀诗 第三节 农业生活诗 第五章 燕飨诗 第一节 燕飨诗的发生、分类入政教功能 第二节 关于燕飨诗的研究 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 第一节 《诗经》的战争诗 第二节 《诗经》的徭役诗 第七章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第一节 政治颂美诗 第二节 讽喻怨刺诗 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 第一节 爱情诗 第二节 婚嫁诗 第三节 弃妇诗 第四节 其他诗篇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 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 第二节 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第十章 《诗经》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 第二节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怀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第四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第十一章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下编 楚辞 第一章 “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 第二章 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第三章 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怀诗——《离骚》 第四章 情理兼备的长篇咏史诗——《天问》 第五章 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第六章 具有神话色彩和爱国内容的组诗——《九歌》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