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施氏易学派 |
释义 | 简介施氏易学派是西汉施雠所创立的学派。施雠,字长卿,西汉沛地(今江苏沛县)人。 施雠从孩童时起,就向田王孙学习《易经》。后来,田王孙任博士,施雠家也迁徒长陵,继续向田王孙学习《易经》直到毕业。施雠为人非常谦虚,时常说自己学不成不肯收徒教学。 与施雠同时向田王孙学习《易经》的人还有孟喜、梁丘贺。梁丘贺命儿子梁丘临和弟子张禹向施雠学习《易经》。施雠一再躲避,不肯招收弟子,由于梁丘贺再三请求。不得已才传授《易经》给梁丘临等人。梁丘贸很称赞师兄施雠的学识,向皇帝推荐,于是施雠官拜博士。甘露年国,施雠与五经诸儒生论同异于石渠阁。 学术成就施氏研究《易经》很有成就。施氏《易经》说:“允升,大吉”,“允,进也”。施氏《外传》说:“三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二代而已。” 学派传承施雠的弟子还有鲁伯。鲁伯的弟子有毛莫如和邴丹。张禹的弟子有彭宣、戴崇。彭宣字子佩,学业很有造诣,于是施氏易学派又分为张氏易学派和彭氏易学派。平帝时,梁孝王的后裔刘昆字桓公拜沛地人戴宾为师学习《施氏易》。新莽时,刘昆常年教授弟子五百人。 著作施氏易学派著述有《施氏易》。《汉书、艺文志》列《易经》十二篇,含施、孟、梁丘三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