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施怀雅 |
释义 | 1832年,施怀雅父子公司(Swire Son Co.)在利物浦成立,由英国商人、父亲约翰·施怀雅(John Swire)、哥哥约翰·撒缪尔·施怀雅(John Samuel Swire)和弟弟威廉·哈德逊·施怀雅(William Hudson Swire)共同创办。主要经营英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为了把业务扩展到中国和远东,施怀雅家族与英国商人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巴特菲尔德与施怀雅公司(Butterfield Swire Co.),以太古洋行作为中文名称,1867年7月1日正式开业,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将英国的棉毛织品等运销到中国,再将中国的丝、茶等运销到英国。1868年,巴特菲尔德退出太古洋行,但公司的英文名称未变。此后"施怀雅父子公司"和"巴特菲尔德与施怀雅公司"就成为一家公司两块招牌,而它们的中文名称都是太古洋行。就在1868年内,施怀雅父子公司总部由利物浦迁到伦敦,利物浦设分公司。以后又陆续在曼彻斯特、纽约、澳洲等地设分公司。而上海的巴特菲尔德与施怀雅公司也就成为施怀雅父子公司的上海分公司,1870年又在香港设分公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太古洋行上海分行和香港分行。太古财团的经营作风素以稳健著称。"二战"之前,它在香港的业务除传统的进出口贸易以外,主要经营航运、仓库、码头、造船、一般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公用事业。太古财团下属的太古轮船公司,1871年创办,经过与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的激烈竞争,终于控制了旧中国的长江航运,开辟了远东的海参崴、日本、菲律宾、马来亚、印尼、泰国的航线,加上欧、美、澳各洲的航线,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1900年太古与英国"蓝烟囱"轮船公司等合组太古船坞公司,资本额达到80万英镑,在鱼涌兴建一座大型船坞,历时九年才完成。不但能停放而且能建造万吨级巨轮,还能生产引擎等多种机具。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间公司几乎包揽了华南需用的所有大小船舶的建造。此外,由太古独资或参股经营的太古糖业公司等也都在香港及远东享有盛誉。在中国内地,太古在福州、汕头、芜湖、汉口、天津、南京、镇江、宁波、宜昌、广州、厦门、青岛、烟台、大连、长沙、重庆都设有分支机构,是旧中国最大的外资航运企业,被称为"航运之王"。在进出口贸易、工业、商业等领域也都拥有巨额资产和权益。 太古财团一直由施怀雅家族控制,其高层代表人物也长期担任港英行政局或立法局议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