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盛世国典大阅兵 |
释义 | 内容简介盛世国典大阅兵 ——六十枚连体邮资明信片 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1949-2009)首都国庆阅兵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丰硕果实。56个方(梯)队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威、民族之威、人民之威。 《盛世国典大阅兵》60枚连体邮资明信片全长10米,全景展现了该次首都阅兵的盛大阵容,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连体邮资明信片。 出版信息书名:盛世国典大阅兵 摄影作者:乔天富、张雷 图书类别:邮品类 页数:60页 定价:CNY60.00 出版社:北京天安门邮局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6日 装帧:精装 开本: 印刷数量: 首发仪式2009年10月1日,在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国庆大阅兵。 2009年10月6日,北京市东区邮电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驻地举行《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非邮资)首发暨赠送仪式,该套明信片全长10米,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连体明信片,所有图片不仅一一重现了56个阅兵方阵的所有精彩瞬间,更是同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壮观阅兵场景的全程记录。并同时在东区局所属邮政网点销售。该套明信片一推出,就成为市场上抢手的热销产品,短短5天时间就销售了10000套,创收60万元。 诞生背景项目运作 关注国庆2009年正逢新中国六十华诞,东区局在大力开发北京市邮政公司提出的“三个经济”(政府、会展、总部经济——编者注)的同时,把国庆经济也纳入了重点市场开发之列。他们力争通过创新经营理念和完善内部运行管理,充分利用“天安门”这个独有的资源,以当年的热点题材——国庆大典为切入点,建立长效的、良性的市场开发机制,最终将国庆经济市场外沿扩大,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天安门邮局的创建、天安门邮局品牌的打造以及天安门邮局自有产品的研发,都是东区局按照年初制定的开发国庆经济计划逐一落实的具体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搭建天安门邮局这个平台的工作初见端倪。 市场调研 策划先行2009年的首都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大阅兵,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一次阅兵,随着国庆的日益临近,当年大阅兵的受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东区局在潜心进行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外脑”(社会上有经验的策划创意人)的力量,设计出不同形式的策划方案草稿。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从这些创意产品方案中,东区局最终选定以60枚连体明信片的形式作为体现国庆阅兵的邮政产品,并命名为《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 采用60枚连体明信片,不但寓意着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同时还集纳了2009年国庆阅兵中56个方阵威武雄壮的阵容,为购买者提供了最佳的国庆阅兵收藏纪念品;此外,由于明信片本身具有集通信、观赏、收藏且价格低廉于一身的特性,连体明信片还可成为极有人缘的“百姓产品”。 精心准备 缜密部署东区局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修改,使连体明信片的雏形样稿在国庆节前全部设计完成;同时,又与《解放军报》的两名摄影记者签订合作协议,把他们在国庆当天大阅兵现场拍摄的照片的知识产权独家买断;同时,选定好印刷厂、组织好人员,随时准备开机制作。此时,围绕连体明信片制作的一切工作都在东区局的周密部署和掌控之中,万事俱备,只等国庆阅兵的顺利举行。 2009年10月1日10时,当举国上下都注视着天安门国庆大阅兵的现场时,东区局局长宋平姣也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她用提前准备好的笔和纸,按照每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的先后顺序,逐一把其准确名称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为那套即将诞生的《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2009年10月1日22时,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宋平姣、东区局局长助理齐涛和市场部副主任刘震、王宏及商函分局局长张宏宇一起赶到了解放军报社,准备连夜将相关的图片加工处理后,在第一时间进行制作和印刷。 启动预案 有条不紊正当《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的相关工作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却使所有工作都停滞下来。《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中的所有图片除按计划要经过解放军报社审批外,还增设了一个报首都国庆阅兵总指挥部审批的程序,否则,不能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意外情况并没有打乱东区局原定计划,应急预案马上启动——各部门在等待新指令的同时,把所有文案工作准备就绪。 原计划10月4日在沙河阅兵村举行的连体明信片首发暨赠送仪式也因此而顺延,但具体时间却不能确定,所有相关人员,上至局领导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尽管是在国庆长假期间,但每个人都是随时待命,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随叫随到。一旦得到首都国庆阅兵总指挥部关于同意使用阅兵图片的正式批文,各个岗位工作就可立即启动。 10月5日15时,东区局终于接到首都国庆阅兵总指挥部的指令——《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中的所有图片全部通过审批。接到指令后,东区局就如同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响,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全部到位,开始了明信片首发的准备工作,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推向市场。10月6日10时,《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首发暨赠送仪式在首都国庆阅兵三军仪仗队驻地举行,不仅赢得了三军仪仗队所有官兵的一致称赞,还吸引了首都多家新闻媒体的竞相报道。 消息一经披露,广大市民都纷纷赶到东区局各个网点购买,特别是在天安门和鸟巢两个邮局,购买者更踊跃,很多外地游客拿着刚买到的《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兴奋地说:“没想到在北京看完阅兵式后,还能买到有阅兵内容的明信片,真是太有意义了。” 《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赢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成为最热销的国庆产品。 贺卡品种 再添亮点10月9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宋平姣立即前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申报使用天安门独立邮资图制作《盛世国典大阅兵》邮资连体明信片的事宜。 10月12日,《盛世国典大阅兵》(邮资)连体明信片报审完成;14日,第一批《盛世国典大阅兵》(邮资)连体明信片开机印刷。至此,被称为“姊妹篇”的两款《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全部开发完成。 从国庆节前(非邮资)连体明信片的策划到首发,从邮资图的申报到新产品的面世,所有的工作都在快节奏、高效率状态下进行,并在第一时间占领了国庆经济市场。目前,《盛世国典大阅兵》(邮资)连体明信片已被北京市邮政公司确定为全市推广项目。截至10月31日,东区局共销售《盛世国典大阅兵》连体明信片(两款)6万余套,实现收入近500万元。 作者简介乔天富,四川绵竹市人,1954年生,1970年当兵,现任解放军报高级记者,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乔天富擅长于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他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1981年秋季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老山防御作战,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91年南方大水灾,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1998年特大洪灾,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盛典,2005年中俄军演、“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载人航天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他用勇敢、智慧在新闻现场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在新闻摄影界创造了许多次“第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