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升平颐和
释义

升平颐和——颐和园东有一群南北纵向连接的四合院、三合院房屋,和颐和园大戏台遥遥相望。据颐和园文物管理部门介绍,当时这里的第一个院落是“步军统领衙门”,是专门负责颐和园保卫工作的部门;第二个院落是“内务府档房”;第三个院落以北房屋是专为慈禧演戏的梨园戏班。后来人们把这些房舍泛称为“升平署”,并分“前署”和“后署”,这里除供太监们排戏、演戏之外,还是教习的场所,属于“外学”。清末“外学总管”名狄盛宝。

乾隆年间,宫廷里的御前戏班子叫作南府,南府曾设在北京东城区南长街南口内路西。道光年间仍称南府,后迁至绮春园北侧(现101中学操场所在地),同属圆明园的同乐园大戏楼,戏班即改为升平署。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将升平署扩大到380余人。

清代诸帝,无不嗜好戏曲。乾隆时除宫内演戏外,常住的行宫皆有戏台,并设有储存行头(戏装)、切末(道具)的库房,可随时择地安置。颐和园升平署是在光绪年间指定的专驻之所,其它还有承德避暑山庄、张三营行宫、盘山行宫。慈禧住在颐和园时,最早是在听鹂馆听戏,但她嫌戏台太小不过瘾,就下旨在其六十寿辰时,于仁寿殿后侧的“德和园”中修建“大戏台”。颐和园“大戏台”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为三大戏台,而“德和园”“大戏台”又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为了到“大戏台”演戏方便,升平署人员可直接从颐和园东墙侧门进入,之间的南北向街道也因此得名为“升平署街”(现南院西墙外马路)。谭鑫培、杨小楼、盖叫天、梅兰芳等戏曲大师在等候到颐和园大戏台演出的日子里还曾经住过升平署。但慈禧不能比乾隆之盛,国家已是财力衰竭,署内各式行头不能如以前在行宫另备一套,每次演戏都需来回抬运,升平署人员经常往来于城内和颐和园之间。辛亥革命后,升平署随着清朝的灭亡而随即解散。上溯200多年,这里所演出剧目加上自编自演的戏,总数不下千余种,是历史上少见的。民国时期颐和园曾在升平署旧址卖过门票,在中央党校南院东门内原有一酷似旗杆的大柱子,上面曾张贴过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海报。颐和园小学也曾在此处办过学,解放后一直作为宿舍使用。

1990年海淀文物局把写有“升平署”的石牌镶嵌在故址院墙上,1999年又被定为海淀区暂保文物。2000年,定为海淀区重点保护文物并重新立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