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澄江古城 |
释义 | 澄江现在的县城凤麓镇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 明隆庆四年(1570年),知府徐可久以府治地域偏狭为由,奏请朝廷批准,把府城迁至坝子北面的舞凤山麓另建。徐知府亲自筹划监造,动员民力三千,耗银两万余两,历时一年有余,至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八月初落成,次年后府县公署、儒道学院、居民住房等等次第落成,饮水排水和街道设施齐全,遂正式迁入新城。 历史沿革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抚仙湖北岸,距省会昆明52公里。先秦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286年)置俞元县,唐南诏时改称河阳郡,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升为澄江路,明、清为澄江府治,辖三县两州(清康熙后为两县两州),为滇中地区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二年(公元 1913年)废府改县至今。 凤麓镇距昆明市仅60公里,交通便利。明末清初时,曾有水路从城南门码头经抚仙湖直抵星云湖,勾通了江川、华宁、建水的运输。城内商旅往来,土杂云集,一度经济相当繁荣。抗日战争中期,中山大学迁来澄江两年,对澄江的经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加之其时抚仙湖沿湖种植烤烟,促进了澄江经济的发展,风麓镇一度又兴旺起来。 每当繁荣时期,便有大家族出现,便会有大量的建造活动。城中至今仍有清末民国初期澄江四大家族的旧宅。虽然凤麓镇规模不大,但城中有不少型制较高、做工精美的建筑。 形势之胜澄江坝子是一个四缘规整的平川,地势北高南低,平整熨贴。北枕罗藏山,南濯抚仙湖,东列回龙天马诸峰,西屏点苍伏虎之伦。而舞凤山恰恰中分罗藏逶迤南来,深入坝子北缘正中为整个坝子投影了一根南北中轴线。府城凤麓镇建在这轴线的首端,以罗藏为屏,以舞凤为座,北依舞凤山,南临抚仙湖。东西天马回龙、点苍伏虎左右而朝,显示出府城的形势之胜。 格局之巧由于是在明朝隆庆五年由旧城迁移至此,经规划而建,所以县城方正齐整,整个城廓为东西向较宽、南北向较窄的方形。街道笔直,主街有横三条、纵三条,岔街横三条、纵三条。南北中轴线北正街把县城分为东西两半城,形似一本翻开的书,北正街恰似书轴。舞凤山左右势如展翼,中段状如凤首,远望尤似从高向低盘旋的丹凤。舞凤山和风麓镇形成的这样一凤一书的景观,站在山巅眺望,恰似飞凤把书衔在嘴里,人称“丹凤衔书”。现在城区扩大了不止一倍,但城区向西发展,新城与旧城并存,老城区基本保持着明朝始建时的格局。唯原来的城墙和四座城门以及鼓楼、角楼、和城中的牌坊1953年拆除。 澄江老城空间上的妙用,在城池本身的格局上也颇有体现。比如,虽属棋盘式街道,但又决非严格的中轴线及规则的井形路网。老城中东南西北四城门所连接的街道均相互错开,使置身城内的人们无法通视,也难以一览无遗,避免了城池本身“大者见其小,小者亦其更小”的不利之处,收到了良好的城镇空间视觉效果。 建筑文化城内寺院庙宇众多,公共设施齐备,城四周先后建立有27座庙宇、8座石木牌坊。在方圆仅0.5 平方公里的城池中,如此众多的高大雄伟、幽雅清静的殿、庵、寺庙、宫、祠、阁楼等古代建筑、石木牌坊穿插分布于四隅街边及城郊,使澄江老城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及地方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它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建筑宏伟壮丽的首数文庙,位于县城内东部,原占地两万平方米。文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以后历代又有修葺。 其次还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武庙,有木匠和石匠聚会的鲁班阁,有定期唱戏的观音阁,有规模宏大、逢集热闹非凡的城隍庙,有在门头式样上结合了西式建筑做法的川主庙(即四川会馆)。余者极乐寺、玉皇阁等不可胜数。甚至现在的凤麓小学、澄江中学均颇有些历史,都成立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山大学影响,在城中建有民众运动场,至今仍留有三座篮球场。城内还有一座公共建筑,当地人称作“公仪礼堂”,由专人管理,那些家境不够殷实的人家,若是遇到婚丧嫁娶诸般需要操办的事,而家中没有足够的地方,便可出少量的钱租用公仪礼堂,租金用以维护和管理。 古城民居凤麓镇民居的基本型是“一颗印”(图六)。合院以天井为中心(图七),四面由正房、东西耳房、倒八座围合,通常是两层。正房尺度最大,台基也最高,一般的民宅只能做三开间,正中一间是堂屋,对天井开敞,有前廊。正房与耳房之间设楼梯,楼梯天井一侧的木质护栏上设雕刻精美的漏窗(图八)。与正房相对的倒八座当中的一间做合院的入口。天井用青石板铺地,四周砌有排水沟。天井中或有水井,或种植花木,整个合院方正端凝,安静清幽,自成一方天地。若是院落在主要街道旁(北正街、南横街、南正街),则倒八座建成临街铺面,形成前店后宅的格局。 在“一颗印”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势和建造者财力物力的不同,平面布局又有许多灵活的变化。如在清朝曾经非常兴盛发达的李氏家族所建的李府,中轴线上串联了三座独立的一颗印,中轴线两侧又并列两个次轴线,形成一组院落群,每座一颗印又不尽相同。 另外还有中轴线上串联两个大天井,两侧各附带三个小井的“八马拉车”式院落群;并列两个纵向轴线,每一轴线上串联两个天井的“四人抬轿”式院落群。而公仪礼堂所处的地势狭长,两进院子只有一侧耳房。 相邻两侧都临街的住宅,有的两侧都有入口。北正街119 号南临庆善寺街,东临北正街,宅基是一个“L”型地块,此宅顺地势分成两个院落,靠北正街一侧的正方形院落作为前院,东西向,朝北正街开门,余下的长方形地块上则建成一个长天井的内院,南北向,在东侧厢房处与前院相通。这样,既可以把正门开在主要街道上,又可以使主要宅院依然保持正南北向。 保护与发展由于战乱、文革、以及城市开发过程中对文脉和地域性的忽视,古城风貌破坏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建筑实物破损严重,老城内的传统建筑中,风貌及质量较好的尚存仅20栋,质量一般的和质量较差、破损严重的数量接近,均约为百余栋左右。在非传统风貌建筑中,近二十年所建的简单雷同、缺乏特色的二至三层建筑占了很大比例,它们对今后老城传统风貌特色的形成极为不利,而最近几年建成的大体量多层新建筑又与老城原传统风貌建筑反差太大,风格上极不协调。另一方面,现状人口密度过高,同时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也很明显,年轻人大多迁入新城区,老城正逐步失去生机和活力,呈现出衰退的趋势。鉴于上述的现状,在老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新来实现积极意义的、而非被动静止的保护,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老城的更新改造,来提升城市品质与竞争力,实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文化的发展。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