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葆英
释义

简介

1921年,沈葆英17岁的时候,摆脱了封建家庭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恽代英同志在中华大学附中当教导主任,他们相识、相知、相恋,一起走向革命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事业而奋斗。

与恽代英结识

1921年,恽代英同志在中华大学附中当教导主任,沈葆英二哥是他的学生,他们正办互助社,常在沈葆英家开会,有时还给二哥补习功课。沈葆英的英文不好,也找恽代英补习,他很耐心教她,把桌上摆的一些书籍、文具、茶具等英文名称,教沈葆英学会,再教文法,然后教她会话。他用英文问一句,沈葆英也用英语答一句。沈葆英学得很有兴趣。他还常给沈葆英讲地理和历史知识,他讲鸦片战争、林则徐烧鸦片的故事,非常生动。沈葆英拿他和沈葆英的学校老师比较,觉得他有很多长处:热情,耐心,讲得深刻,有风趣。每逢他来了,沈葆英的兄弟姐妹都欢迎他,把他当作好老师。

1923年,有一天,沈葆英无意地从二哥那里看到一本《中国青年》杂志,里面的文章谈的是:升学、选择职业、女子参政、马克思学说、剩余价值……,都是青年所关心的问题。沈葆英的二哥告诉她,恽代英就是负责编辑中的一个。沈葆英便要二哥给沈葆英订了一份《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成了沈葆英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每篇文章都看,特别注意看恽代英写的文章。沈葆英看了,把它秘密地压在其他同学的枕头下,挨房挨床地传阅,就这样,《中国青年》在沈葆英们学校里广泛地传开了。进步的同学都纷纷参加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沈葆英也参加了。每天阅读《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等书籍,有了问题,就写信问《中国青年》编辑部,恽代英或肖楚女他们总是给人满意的答复。

《中国青年》,使沈葆英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在沈葆英思想上慢慢树立起来。1924年沈葆英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沈葆英和恽代英常通信,谈些革命道理。他们志同道合,书信往来已超过一般同志的情感了。

1926年秋天,北伐军占领了武汉。当时,沈葆英刚从学校毕业,在武昌省立一完小教书。

与恽代英的婚姻生活

不久,沈葆英和恽代英结婚了。沈葆英除了当教员,还兼省妇协的秘书,常要给妇协写通讯、宣言。沈葆英不会写,恽代英帮助她。沈葆英写个初稿,给他看,他从观点到文字、结构,一一指出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多次。记得沈葆英写”恋恋不舍的裹脚瘟”,是反对妇女裹足的,就修改了四五次。有时心里急躁,他就鼓励沈葆英说,文章是给大家看的,不能不慎重。

恽代英工作忙,深夜才回家,他们聚在一起闲谈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却互策互励,互敬互爱,感情十分真挚。

革命生涯

马日事变发生了,国民党叛变了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局势显得很紧张。

马日事变发生后的一天下午,恽代英回家了,神情愤慨,对沈葆英说,国民党已通缉他了,要走了。沈葆英问:“什么时候走?”他说:“马上就离开。”沈葆英要同他一块儿走。他说,离开武汉,不是逃避,是去组织战斗,不能带你去;又叮嘱沈葆英,好好注意掩蔽,万一被国民党捉去,不要动摇,不要怕牺牲,永远坚持到底。

恽代英走后,沈葆英沉思了许久,觉得不能呆在家里,便脱下旗袍,换了件长衫子,戴顶礼帽,把短头发盘在里面,扮作男装,离开了家,在江边搭上小船,顺江北上,又跋涉了几十里崎岖的小路,来到了汉阳乡下一个远亲家里。

第二天,沈葆英的三姐赶来乡下看沈葆英,她告诉沈葆英走后发生的事。沈葆英的三姐告诉她一部分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屠杀了,电线杆上还挂着血淋淋的人头!在沈葆英离家后不到一小时,屋子里外前后都布满了敌人,他们搜查沈葆英的房间,将沈葆英和恽代英的相片,毕业证件,尽都收去。他们发现沈葆英的洗脸盆里的水还是温热的,以为沈葆英们藏着,硬逼恽代英的老父和子强弟,把恽代英和沈葆英交出来,没有结果,他们便把父亲和子强弟捆绑着,带走了。

沈葆英住在汉阳乡下亲戚家里,除亲戚外,别人都不知道沈葆英的底细。亲戚叫沈葆英”四姑娘”,从不提名道姓。与外面的联系都断了,只有三姐偶尔来看看沈葆英,带些书来。

没有工作,没有同志,日子过得真闷。沈葆英时刻都怀念恽代英,不知他正做些什么。

1928年的春天,沈葆英的三姐带来了恽代英的信件,信上是化名,写得很简单,他在香港,叫沈葆英到香港去。

沈葆英立刻就动身了。从汉口乘船到上海,在上海换了海轮到了香港。到香港,正是黄昏时候,沈葆英便直到恽 恽代英纪念馆代英信上约定的旅馆里住下。在香港,沈葆英没个熟人,又不知恽代英住处,心中正自纳闷,恽代英却带着笑走了进来。他说,此地不是谈话处,便领沈葆英到他工作的地方去。

恽代英自离武汉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暴动,然后到了香港,秘密地做党的工作。沈葆英来后,便直接在他领导下做宣教干事,他教沈葆英收集整理国际国内政治材料,要注意阶级敌人内部矛盾。他告诉沈葆英,在工作室里,要注意窗户以外的事,要有高度警惕。当时香港的环境是复杂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特务到处横行,他们的住处,是租老百姓的房子的二楼,在房子里,也要特别机警。

恽代英有时在家里开会,有时出去布置工作,夜以继日,他的脸瘦削而苍白,但精神却饱满。在他们开会时,沈葆英便在楼下放哨警卫。

有一天傍晚,同志们正在楼上开重要会议,沈葆英一人坐在楼下把门关上,时时注意着门外的动静。忽然一阵敲门声,很急,这不是自己人敲门的声音(他们敲门都有暗号的),沈葆英急忙上楼去报信,就在沈葆英上楼的时间,楼下的房东把门打开了,大批巡捕蜂拥到楼上,他们一面搜查,一面把同志们都捆了起来,又拿着枪对着沈葆英的胸口,硬要沈葆英在同志们中间,指出谁是沈葆英的“男人”,沈葆英知道他们的用意,他们是想让沈葆英说出谁来,就确定谁是主持人。其实恽代英这次恰巧不在家,没有参加开会。沈葆英便说:我是刚从内地来找亲戚的,不认识这些人。巡捕又百般威胁沈葆英,沈葆英只装作不知。他们见沈葆英身穿旗袍,脚穿皮底鞋,不像香港打扮,便气势汹汹的把几个男同志逮走了。

同志们被带走以后,沈葆英赶紧把晾在窗外的一串辣椒收了(这是表示出了事故的信号,外面的同志就不会再来了)。自己也不能仍呆在这屋里,便也走了。

大街上灯光耀眼,沈葆英尽拣暗地走,也不知走了多远。夜深了,沈葆英才走进一间普通房子,以刚从外地来,找不着旅馆为理由,向主人借宿了一晚。第二天清早,又在街头流浪。

恽代英也不知在哪里,捉去的同志也不知怎样,沈葆英心里真不好受。

三天后的一个早晨,当沈葆英在街头徘徊的时候,忽见恽代英远远而来,见他的眼色,知道不应在街上说话,便尾随他走,来到另一间屋子里。

沈葆英和恽代英谈起这几天的境遇,流露出难过的感情,他觉察出来,风趣地鼓励沈葆英说:“你看,又是小姐脾气了。革命是免不了风险,免不了牺牲,要受得住考验。沈葆英还以为你也被捕了。你掩蔽自己,还算有机智的。”

1929年,恽代英和沈葆英都在上海,他担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党的三中全会正在上海举行,沈葆英白天忙于会场记录,晚上还要整理材料。这时,沈葆英已生了个儿子,但沈葆英不能仔细看顾他,沈葆英出去工作,便把他搁在床上,让他一个人躺着、哭着。沈葆英们经济不充裕,买不起奶粉,而沈葆英因工作忙、身体弱,奶水也不足,孩子营养不好,瘦小得很。

有一晚,沈葆英抱着孩子喂奶,孩子没吃饱,哭个不休。看着那枯瘦的儿子,沈葆英不禁也掉起泪来。此时,有人轻轻拍了沈葆英一下,说:“这不是奶粉吗?”沈葆英一看是恽代英,手里拿着一盒奶粉。沈葆英全明白了。恽代英工作是那样忙,每天到半夜才回,还不睡,却要坐下来译书,原来是为了奶粉。

沈葆英觉得,在沈葆英眼前,摆着两重任务,若要做好工作,则难带好孩子,若要带好孩子,便难做好工作。内心感到非常矛盾。恽代英却以乐观精神,为沈葆英分析,他说,目前困难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阶级敌人存在,目前要打击敌人,却要面对困难,不在困难面前徘徊、却步;他说,要去斗争,在斗争中锻炼自己,添加革命的力量,孩子也要安排得当,沈葆英们艰苦奋斗,也是换取下一代光辉的未来,他说,共产党人没有党性和母性的矛盾。他建议把孩子安排在托儿所里。

听了他的话,沈葆英心情便开朗起来,沈葆英便把孩子送进私人的托儿所。这时孩子仅八个月。

1930年春,党内正开展反立三路线的斗争,恽代英是坚决反立三路线的一个。当时,他领导行动委员会,沈葆英被派到闸北区委会工作。

为了更好掩护自己,发动群众,沈葆英穿上工人服装,进缫丝厂作工人。沈葆英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人,乍与工人接近,办法不多,恽代英常叮嘱沈葆英接近工人应注意的事情。逐渐沈葆英同工人熟悉了,有空便教他们识字、唱歌,歌词都是自编的,在歌词中贯穿着阶级教育。比如有一支叫“女工苦”的歌:“小小年纪小姑娘,手持饭菜筐,冷饭半碗留下充饥肠。进工厂,北风吹进破衣裳,十几个钟头真是长,望不到出厂。”唱着,有的女工便落泪了。恽代英认为这方式是好的。

沈葆英还负责恽代英的保护工作和“交通”(即是联络送信的人),每天起床,沈葆英就把他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又给他衣袋里放几个零钱,以便买烧饼充饥。然后他到沪东去工作,沈葆英便到闸北缫丝厂。下午沈葆英下工了,又给恽代英送信、和其他同志联络。虽然艰苦,但工作得很有乐趣。

葆英探狱

1930年4月19日,恽代英照例到沪东去开工人活动分子会,他扮成工人,穿的工人服装,把那副深度的近视眼镜也脱去了。会议结束,他离开时,在马路上,突然碰到便衣特务在搜查行人,他回避不及,特务们要他举起手来,搜查他,并把他捉去了。

这消息沈葆英是在闸北区委那里听到的,沈葆英焦虑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区委的同志劝慰沈葆英,要沈葆英镇定下来,并说沈葆英不能再回家里,沈葆英当天便搬到闸北贫民窟和女工住在一起了。

恽代英被押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里。听说他在被捕时,把自己的脸抓破了,血流满脸。敌人没认出他就是恽恽代英,他却借此掩护了身份,化名王作霖,说自己是个普通工人。”普通工人擅自开会,也有罪。”国民党官员说。便把他判了几年徒刑。

在监狱的日子里,看书写信是很不易的。恽代英托人秘密地买进一支铅笔,就偷偷写信发给沈葆英,信中字迹模糊,内容多系暗语,但沈葆英猜得出他是暗示沈葆英:要好好工作,好好保护孩子。

有一次,沈葆英拿着一个小包去探望他,从上海搭火车到南京,下车又走了几十里,来到了一所黑铁大门的围墙里。警察把沈葆英引过几层阴森森的暗道,来到一间小屋里,这房子墙上有块四方的小洞,隔墙三尺远的对面墙上也有这样一块小方洞。远远传来一阵铁链的声音,--是沉重的脚镣声,两个看守拉着恽代英来了。沈葆英见他头发长长的,穿着囚衣,不觉一阵心酸,就哭了,只问了句:”你怎么哪!”喉咙哽塞,便再也说不出什么来。

恽代英的态度却很镇静,他说,他身体还好,没有生过病。他说,刑期满了,还能像过去一样,生活在一起。刚说到这里,警察走过来,向沈葆英瞪着两眼,沈葆英哭着求警察,说:“他是病人,你放他出来吧!”警察大声吼叫着:“时间到了,不许说话了。”

党决定营救恽代英出狱,很多负责同志都为营救他奔走,事情进行得有点眉目,因为恽代英没有暴露身份,有出狱的可能。一天,帅大姐来找沈葆英,给沈葆英送来救济费,蛮愉快地对沈葆英说:“恭喜你,恽代英同志有出狱的希望了。”沈葆英忙着给恽代英买了两件衣服,并把房子收拾干净。

一天一天地过去,恽代英还是没出狱,情况突然恶化了,叛徒顾顺章出卖了恽代英,国民党知道他就是恽恽代英,出狱的希望成泡影了。

1931年4月29日中午十二时,恽代英牺牲了,他身中数枪,躺在血泊里,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劳动人民团结万岁!”从此,沈葆英和恽代英同志永别了!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却铭记在沈葆英心中。沈葆英擦干了眼泪,踏着他的血迹继续战斗!

评价

沈葆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者的光荣典范。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