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家西皋村 |
释义 | 沈家西皋村位于宁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含黄家西皋和沈家西皋两个自然村。北隔大汶河与中皋村及肥城市孙伯乡相望,西依杭山、太白山和琵琶山与汶上县军屯乡杨家庄和李家集相交,南临刘家西皋村。耕地面积1179亩。居民230户,人口890人。 唐宋年间武氏建村。元代,武进被朝廷封为“显武将军”,子孙四代习武。今存黄家西皋遗址、武进父子墓和五鸡台等古遗迹。 黄家西皋遗址位于琵琶山东麓大汶河南岸的台阶地上,俗称“灰包地”。遗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断崖暴露灰坑10多个,最深约5米。出土有龙山文化黑陶杯、灰褐陶纺轮,商周时期灰褐陶、红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夹沙陶鼎等。遗址濒临大汶河,浸蚀损毁严重。现为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进父子墓位于黄家西皋村琵琶山之阳,系元代诰封显武大将军武进和其子武义将军、征西副元帅武国贞父子之墓。武氏墓封土高大,墓地有石人、石兽等。神道石刻一座,元大德石碑一通。“文革”时封土被平掉,神道石刻被砸毁。 五鸡台位于村西琵琶山东北300米处。按旧时行政区划,五鸡台周围分别是宁阳、泰安、肥城、东平、汶上5县,它位于5县交界处。故置身五鸡台上可览五县岁月,黎明时分,可听5县鸡鸣,故名“五鸡台”。高台后在大汶河洪水改道时冲坍。今提起“五鸡台”,当地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知道是在鹤山境内的琵琶山上。它成为宁阳和周边兄弟县市共同的历史记忆。 琵琶山石塔造像位于村西琵琶山南麓山腰中的石塔。塔呈四方形,为单层亭阁式建筑,自基至顶全用青石砌成,白石灰接合。塔身设一南门,门为方形,高1.6米。塔檐与塔顶融为一体。檐上用石板叠筑15层,成为攒尖方椎形塔顶,上置塔刹。石塔通高4.2米,宽3.4米。塔内后石壁有龛,系利用天然石壁雕凿而成,龛内有三尊佛像位居龛中央,主佛居中,结跏跃坐于莲花台上,身披袈裟,袒露胸怀,双手置膝,左腿盘右腿屈,随便自如地坐在莲花须弥坐上。安详地平视远方,两侧为弟子像,他们紧靠左右壁,宽袍长袖,两手合十,站立于两侧,佛像背光有宝相花图案。三尊像造型逼真,衣纹流畅。三尊造像均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石塔建筑风格独特,属于唐代作品,是研究佛教造像艺术的宝贵资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网位于沈家西皋村西、南面环山,东、北两面紧临汶河。是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沈西皋和附近村几百名干部群众,经4个多月昼夜奋战,挖出的一条战备地道网。地道主线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高2米,宽1.5米。地道布局以村中地基较高的关帝庙为起点,纵横交织向四面伸展。庙台下为地道的中心。庙心隐蔽的进出口,通往村子前后左右的进出口、伏击点和地下兵营;并通至村外网络前后3个西皋村。后因长期整地改土,今地道已荡然无存,仅有当时用作地道气眼的高家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