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申允福 |
释义 | 朝鲜半岛的绘画是从三国时代以高句丽的古坟墓壁画为中心开始出现风俗元素的,包括安岳三号坟墓在内的德兴里古墓、舞俑冢、角抵冢等都是4世纪到6世纪左右建造于高句丽初期及中期的古墓中的壁画,内容多为狩猎、战斗和歌舞以及与生活相关的情景。7世纪开始出现衰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丽中期,到了朝鲜后期又开始出现风俗性特征。 朝鲜后期是朝鲜画风最丰富多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画继承了朝鲜前期的绘画传统,也吸收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因素,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性。 18世纪开始是朝鲜半岛风俗画真正发达的时期。 风俗画的发达可以说是朝鲜后期画坛一个非常大的成就,尤以被认为是风俗画大家的金弘道(约1745-1816年)、金得臣(1754-1822)和申润福(18世纪中叶-19世纪前半期)等画院画家们的成就迎来了风俗画的鼎盛期。 他们中被称为两座大山的是檀园金弘道和蕙园申润福。这两人以现实和生动的风俗画表现出朝鲜后期人们多样的生活,并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对以后的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弘道主要活动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申润福活动时期比他略晚,因此受到了金弘道的影响,但在捕捉画面形象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金弘道的风俗画背景简略但画面构图出色,而申润福细心的描绘比较突出。金弘道采用的是粗墨线和透明的色彩,表现出朴素强烈的生命感,而申润福则是以细腻的笔势和华丽的色彩效果见长。 一、将平民日常生活写入画中的金弘道 金弘道,字士能,沿用了明朝学者画家李流芳“檀园”的雅号,又号西湖、丹丘、高眠居士、醉画士。他的画表现了民众劳动时多种多样的生活景象或男女间的爱情,由于技法高超,官职也达到了当时在郑朝受恩宠的东班职位。当时的著名艺术批评家姜世晃(1713-1791)对金弘道的评价很高: “金弘道的面相开朗,精神清澈,其品位高尚并超越世俗而不同凡响。其性情喜欢玄琴(类似中国古筝的韩国古代乐器)和笛子的清雅的音色,在花开月明的夜晚雅兴而致时会奏上几曲。其技艺也毫不逊色于古人,而且因风采奕奕,在晋或宋代中的品学高尚的高人中才可以找到与其类似的人。” 金弘道的风俗画代表作品是他在34岁(1778)时创作的8幅屏风和40岁前所画的25贴《檀园风俗图帖》(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 《檀园风俗图帖》高28cm、宽24cm,包括私塾、田耕、射箭、摔跤、行商、舞童、上瓦、铁匠铺、路上过雁、占卦、渡船、酒铺、争地游戏、洗衣场、井边、切烟丝、编坐垫、水稻脱谷、赏画、织布、钉铁蹄、捕鱼、登山、午餐以及赶集路等生活情景。从作品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以平民日常生活为内容的。除了个别幅页,大都略去了背景,主要描绘人物的姿态和动作,通过画家敏锐的视角充分表现画中的社会氛围。 这些省略了背景,在朴素的风格上加了淡彩的画,与其说是正规的风俗画,不如说是一种风俗画的简朴形态。 “风俗帖”中的一幅《打作图》(图1)描绘的是在矛盾关系中的农夫和舍音(古代替地主管理耕地的人),四个不同姿态向下摔打稻谷的农夫和不断背来稻谷和扫谷的劳动者正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有的甚至打着赤膊;而舍音却长衣长裤,悠然地斜躺在席子上抽着长烟,身边放着酒壶,形象是悠闲而自在的,和正在紧张劳动的农户形成强烈对照,画面形象的动静对比表现出矛盾而统一的氛围。 檀园留存的作品很多,这幅《打作图》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更在于它表现了流淌在人们内心最底层的对劳动的赞颂和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批判。 另一幅《私塾》(图2)表现了书堂中学书写字的有趣情景。其中一个孩子好像是刚刚被打了小腿肚子一样,一边系着裤管系带,一边擦着眼泪,其他的孩子们嘻嘻地偷笑着,老师也轻微地含着笑容。各个人物的感情表现得惟妙惟肖,不用任何解释观者也可以感受到画中的故事和其中的氛围。在过去,因为只有贵族可以读书写字,能去书堂的只有贵族的孩子们。但从画中孩子们扎辫子的头型和行色上看,这好像是中等阶层的私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为中等阶层开设的私塾。这个作品是从俯视的角度表现的,画面构成非常巧妙。背景也处理成了余白,就是从用粗线单纯处理的衣褶等也能看出金弘道独有的笔致。 像这样能捕捉变化中的社会生活有趣场面,并以释学的角度表现出来,在金弘道的风俗画中,比起滑稽或纯朴更能表现出高品位的、细腻的美感。只要他在生活百态中捕捉到绘画的对象,滑稽和欢乐感就能在他的内心深处和笔尖涌现出来。这可以说是因为檀园对平民社会的生活状态实在是看得多,了解得深刻,并热爱非常。 二、在官场中初次出现的情色画家申润福 与金弘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使风俗画达到顶点的情色画家申润福,籍贯为高岭,字笠夫,号蕙园,其父是画院画家。他的生平不详,只是知道他作为图书署的画院画家,官职达到了佥节制使。 他的风俗画在素材选择、画面构成和人物表现方法等方面与金弘道的风俗画相比有明显的不同。金弘道主要表现的是朴素和滑稽的平民生活场景,而申润福主要画的是男女间的春意。此外,他与金弘道的差异在人物的描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一般他所画的人物脸庞尖细,眼眉上翘,采用细致而柔美的曲线,并适当地使用漂亮的色彩。但在以山水为背景的画中,在表现上渗透着的石法或皴法、水波线等笔法中还是可以看出金弘道的影响。 申润福的作品除了表现男女间的情爱,也有不少以巫俗(即巫风)或酒铺等平民社会的人情风貌为题材的风俗画。申润福的大部分作品都加上了简短的赞文,并落上了自己的款识和图章,在儒教道德观念盛行的时代,还敢在风俗画中光明正大地落上验明身份的落款,这种现象说明在那个时代对绘画的社会意识也开始有了变化。他的画风给之后的画坛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他身后的风俗画中都可以看到不少追随其画风的作品。 金弘道以农村生活百态为风俗画的表现中心,而申润福则主要致力于描绘当时的都市百态,并且把风俗或男女间爱情的表现融入自己的艺术之中,大胆表现*****内容,散发着空前的*****气息。从当时贵族和平民的理学理念的封闭性来看,以都市享乐结构为中心,对当时社会现实现象的讽刺,是他对士大夫伦理观的沉重一击,其中也隐含着他勇于挑战的社会意识。 申润福的《蕙园风俗图帖》描绘当时男女间的情爱行为或享乐生活。其主题包括在妓房行乐的两三对男女的幽会情景,有僧侣参与的*****场景以及调情的俗女、舞俗、酒铺等内容。这些风俗画都设定了与主题相吻合的背景,以此来烘托氛围。不仅有莲池、深谷、江边、僻静的乡间小路、废屋、水井等背景,还以金达莱和菊花等烘托。他的绘画水平从其出色的人物描绘中体现出来。风俗画帖中登场的各个人物都以符合其身份、性别、年龄的服色来表现性格,体现了他游刃有余的线描技法和优美的色彩感。 申润福的这种风俗画与金弘道的平民健康生活情景相比,给人一种颓废的印象。但如果说檀园所选择的素材是平民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妓女、清闲之士的爱情和玩乐也是他们生活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朝鲜后期社会无法隐瞒的现实。 最能体现申润福风俗画风格的作品就是《蕙园风俗图帖》之一的《月下情人》(图3)。这是一幅描绘一对男女深夜幽会的作品,与其它作品相比是比较含蓄的。废弃的屋子、幽静而妖艳的弯月、缭绕在树枝和围墙的夜雾等场景烘托着深夜幽静而隐秘的氛围。幽会的场所安排在僻静的墙角,也是为了表现隐秘氛围的一种设计。 从画面中清闲之士两脚的方向和提着灯笼的手的动作看,他好像在诱惑催促女人走向某处,但那女人看似没有拿定主意而低着头,脸上还表现出害羞的表情。但两只脚的方向已经朝向了男士,摆弄外衣的小手流淌着她的娇态。这女人的内心又有谁能真正明白呢?就像“月沉沉夜三更,两人心事两人知”的标题一样,只有这对男女才明白相互的内心。 《月下情人》可以说是含有当时被认为不道德的内容,但申润福流畅的线条和高雅的色彩,尤其是描绘的女人形象,鲜活地表现出了韩国女人的体态和表情。 男女间的爱情是美丽的,但是由于观点的不同,它有时也会被看成*****的东西,尤其是在深具儒教传统外壳的朝鲜社会,男女间的爱情是不能公开美化的。但那个时期还有像申润福的《月下情人》这样的作品存在,这就说明了申润福当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自己亲身体会过爱情和风流生活的乐趣,以及人类原始的感情真谛。 申润福所生活过的英、正祖时代(英祖1724年-1776年在位,正祖1777年-1800年在位),平民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和对现实的正视已经开始影响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英祖实录》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奢侈风俗和淫靡之风是非常严重的。英祖二年(1725年)下发的三条戒书,其内容就是要整治奢侈淫靡的社会风气。但这一风俗并没有被压下去,因此,到了英祖九年(1732年)还下达了禁酒令,紧接着还限制蓄养妓女和进口奢侈品,甚至女人盘头也被限制了,但并无太大效果。所以说只有那个时代才有可能出现《月下情人》这样的*****画,并且也可以在平民之间公开传阅。 我们可以通过《月下情人》这幅画了解到朝鲜后期的平民们不必隐藏的爱情欲念,也可以体验到蕴藏在其中的“韩国的美感”。 正如以上所述,申润福以自由奔放的感情和批判精神延续了其独创性的画风,而在官职上他也做到了超然相处。他的生活和艺术矛盾地统一在一起。 在朝鲜后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8世纪末流行的风俗画在美术史上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 第一,作为时代的有力证据,它是使我们了解朝鲜时代社会百态的记录。 第二,向我们展现了走向近代社会的人道主义。风俗画的发达是在社会变化中把民众生活当成客观对象表现的结果,也是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价值的结果。 第三,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出了民众生活的日常状态。 虽然朝鲜后期的风俗画拥有这些成就和意义,但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就消沉下去,有时代局限。进入19世纪之后,阶级对立和矛盾开始深化,主体文化开始衰退,并带有保守化的倾向。就连画院画家们也被身份升迁的欲望所驱使,纠缠于利害关系之中,没能使深入民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更加成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