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申水琴 |
释义 | 申水琴生于1942年,属马,虚岁66,临潼东街人。幼时丧母,家境贫寒,由伯父申英杰作主于1951年9岁时进入当时由米德才、冯吉俊等人创办的业余剧团学艺。剧团不管饭,学生要从家中背馍,白天练基本功,晚上睡在城门楼子里,清晨跑到山上吊嗓子。启蒙老师是刘化中(出科化民社)。因为刘老师白天担着担子卖锅盔,只能晚上教戏,学的第一个戏是《别窑》。1955年剧团收为国营,命名为临潼县华清剧团,1969年更名为临潼县人民剧团。 1960年申水琴参加全省青年演员会演,饰演《三对面》中的秦香莲而荣获优秀演员奖。当时省戏曲研究院要调走申水琴,临潼剧团坚决不放人。这期间,她主演的本戏有《打金枝》、《破宁国》、《光复台湾》等。1964年国家裁减城镇人口,她被下放到丈夫的老家斜口农村13年,时值“文革”,在生产大队边劳动边排演了《三世仇》、《红灯记》和《白毛女》等现代戏,在周围一带影响很大。 1977年恢复演传统戏,各县剧团都在挖人,先后有十几个县剧团请申水琴加盟,结果长安县剧团首先请走了申水琴,排演了《锄美案》全本。申在剧中演秦香莲,王新民演包拯,王辅安演陈世美,王新成演韩琦,杜彩霞演国太,阵容强大,在西安连演两三个月,引起轰动。 临潼县剧团几次派人去长安想要回申水琴,未果。后来县领导出面给公社指示,如果申水琴不回临潼剧团,就不给她家分粮。1978年初申回到临潼县剧团,再排《锄美案》。当时在县人民剧院演出时盛况空前,一般观众买不到票,就翻墙进入,结果发生踩踏事件,有两人被踏死。县委书记惊叹道:“这那是演《锄美案》,简直就是"踏美案"。” 除《锄美案》外,申水琴先后主演过的戏还有《五典坡》、《白玉楼》、《黑叮本》、《狸猫换太子》、《安安送米》、《清风亭》、《闯宫抱斗》等50多本戏。申水琴唱腔吐字清晰,味道醇厚,舒展动听,圆润有韵,既有迂回迭宕,错综变化,又能层次分明,和谐统一,这显示了她善于用唱腔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她的唱段被收入“百名秦腔演员唱腔专辑”。 在和剧团其他人交谈时,提起申水琴,个个翘起大拇指,并给我讲了一些关于申水琴的小故事。据说申水琴演戏从来一丝不苟。在她的心目中,艺术是崇高的事业,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轻视或敷衍任何一方,都是糟蹋艺术和辜负观众,是应受到良心责备的。在五十多年的演戏生涯中,她一直把最大限度满足观众需要作为自己从艺的信条,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她在演《赶坡》、《三对面》等戏时,对那些观众熟悉的大段唱腔更是全力以赴地去认真演唱,以声传情,以情助声,真有一股“唱不动人誓不休”的劲头。观众称赞她狠戏、真卖劲,听她的戏过瘾,落了个“旦角一声雷”的美名。她的《五典坡》和《铡美案》演到那里红到那里。临潼剧团每到外地,便有观众点名要看她的戏。她饰演的王宝钏和秦香莲有时一声出口,即可博得满场喝彩。1989年在咸阳市演出时,她的一折《赶坡》未完,台下掌声四起,鞭炮齐鸣,更有热情观众当场给她披红。1990年剧团在西安北郊演出,由于临时搭建的舞台木板松动,正在演出的申水琴不幸从高台上摔下来,头及腕部受伤,一时痛苦难支。面对台下数千名观众,申水琴以极大的毅力强忍疼痛,谢绝立即送医院治疗的安排,坚持把戏演完。剧团领导和同志们都清楚,越是遇到这类紧急情况,申水琴越是能够顾全大局,以观众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94年52岁的申水琴因病提前退休,当时每月160元的退休工资剧团也不能按时发放,后来干脆有几年没有领到一分钱的工资。家中有两儿一女,还有两个老人,儿女正值上学和婚嫁之年,老人年迈多病,申水琴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为了维持生活,他们白天在大街上摆台球案子,晚上去唱红白喜事。硬是靠着多年养成的吃苦耐劳、坚强向上的精神,顽强地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2003年政府给申水琴落实了工资政策,现在每个月退休金1100元,也给办了医疗保险,更可喜的是2007年春节前搬进了一套120平米的新居。申水琴无不欣慰地说:“现在一切都好了。儿女媳妇都很孝顺,我老两口身体还可以。有时间就出去唱戏,不为挣钱,就图个心情畅快。现在嗓子不如以前了,以前用G调,现在用升F调还能唱整折戏。”说到兴奋处,姚宏老师操起板胡,申老师现场为我清唱了《探窑》和《冷宫》选段,使我真正零距离感受了“旦角一声雷”的艺术魅力,也弥补了我多年的缺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