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乘马岗 |
释义 | 中国将军第一乡乘马岗镇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乘马岗镇共有二万多优秀子女参加了红军,六千多人参加了长征,孕育出了26位共和国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6人,少将16人。大将、上将、中将分别占全国的1/10、1/19、1/25,还有35位国家省(部)军级领导。战争年代在册烈士5900人。徐向前元帅称乘马岗是鄂豫皖红军之源。在乘马岗籍的将军中,最著名的要数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张才千、周希汉、王必成、李成芳、鲍先志等。他们身经百战,从战士到将军,屡建战功。故乘马岗被誉为中国将军第一乡。 红色旅游 “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政策出台后,该镇决定修建这条能连接10个“将军村”的“红色精品旅游公路”。公路宽12米、长20公里,西起武麻高速公路乘马岗出入口的易家畈村,东至王必成将军故里小寨村。该镇现保存有“乘马会馆”、麻城县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旧址等30余处革命遗址,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设文化麻城,该镇即将建设大别山将军纪念馆及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旗台,让红色文化、将军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发展、富裕新老区。 麻城籍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麻城籍将军和相继担任省(部)军级领导干部有大将1位:王树声;上将3位: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中将7位:王必成、李成芳、张才千、周希汉、鲍先志、郑维山、张池明;少将25位:丁先国、王政柱、邓岳、冯仁恩、朱火华、朱玉学、朱致平、江鸿海、李庆柳、肖永正、陈波、余述生、佘积德、张汉丞、张培荣、张吉厚、周纯麟、赵炳伦、祝世凤、胡立声、袁 彬、高志荣、高立忠、徐其孝、喻新华;省(部)军级领导干部88名:丁宪法、丁先德、丁汝青、王宣、王光美、王远应、王宏清、王恩厚、王德润、方敬英、邓瑞铃、尹国洪、尹晓春、冉光甫、冯志录、朱公富、朱荣昌、朱彩琴、伍辉文、刘永贤、刘启明、江守松、江守田、江祥兴、毕光友、苏凤、苏顺淼、李珍、李勇文、杨炬、杨业奎、杨志义、杨志宏、杨志稚、肖文斌、肖永汉、肖志攻、何兰阶、邱 阜、邱子林、邱玉珠、汪心一、张毅、张世功、张世魁、张兴开、张良德、张治公、陈益、陈 银、陈文祺、陈文高、陈世全、陈泽进、陈明池、陈 明、易 毅、易良华、罗昭福、胡大祥、赵炳安、赵基梅、桂文和、徐在先、徐志安、徐其江、俆其富、徐锡珠、陶景、陶怀德、誾家友、黄安义、彭恩忠、董安义、董家义、程本、程再凤、曾凡亨、曾沙萍、曾宪国、傅文杰、傅兴大、傅达辉、傅海龙、谢家友、简佐国、熊少兰、戴景华。 感人故事 建国以来,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编导们以乘马岗的将军作为原型,拍摄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展现了将军们大智大勇、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直接反映王树声大将的电影有《王树声征战豫西》、《生死腾格里》;反映陈再道将军的电影有《浴血羊城》;反映许世友将军的有22集电视连续剧《上将许世友》;体现王宏坤将军的电视连续剧有《血战万源》和《强渡嘉陵江》。电影及电视连续剧《红日》中的沈振新将军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怒而甩帽”司令员,则是以王必成将军为原型创作的。而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是以鲍先志将军的儿子鲍苏声为原型创作的。其“潘冬子”的名字借用了鲍苏声同父异母的弟弟鲍冬冬的昵称。女红军苏风(原名陶万荣),曾是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虽然没有成为授衔的女将军,而电影《祁连山的回声》就是以她为原型拍摄的。 电视连续剧《亮剑》创下了收视率新高,李云龙的硬汉形象和天才军事家才能,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了6集纪录片《走遍黄冈》,其中介绍,李云龙的形象是王近山、王必成、许世友、陈再道等大别山将军的集中缩影。 《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片,选起了上自抗日战争下至建国初期的300位为祖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有3位乘马岗的英雄入选,他们是《英雄得胜显神威的王树声》,《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许世友》,《南征北战建功勋的赵基梅》。其中的赵基梅可能不为多数人熟知,他是原江汉军区司令员,于1947年在挺进大别山的途中因病而以身殉职。 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的军事频道还拍摄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将军的专题片。著名作家何存中的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就是作家在乘马岗生活和采访后创作的。小说主人公牛儿就是陈再道将军的原型。以这篇小说为蓝本改编的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在湖北省艺术节上获奖。 这些影视及专题片在全国的播放,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乘马岗和乘马岗的将军们,也使乘马岗“将军之乡”“烈士之乡”“红军之源”的品牌在全国叫得更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面积上,一个只有300余平方公里的乡镇,走出了26位红色将军,其人数之多、军衔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国罕见,完全有理由上吉尼斯纪录。 基本信息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 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湖北麻城乘马岗镇。在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曾先后走出了24位共和国的将军。 其中最为著名的大将就是王树声将军。 简介乘马岗镇 镇政府驻王福店,人口64381人,面积296.9平方千米。辖43个村委会:王福店、上马石、汤家垸、高桥、王家塘、韩家墙、江树、许家河、王家河、颜家河、骑路铺、施家边、严家榜、院子、程家冲、姚家河、白石河、沈家坳、枫树岗、飞龙山、易家畈、四口塘、王富、万义、胡家墩、乘马岗、石槽冲、大河铺、艾家河、小寨、凌家岩、新村、丁家畈、石河、白果树、砂子岗、董家畈、落衣山、得胜寨、肖家山、蛤蟆岗、傅家榜、李家畈。 经济乘马岗镇地处麻城市西北部,版图面积300平方公里,辖43个村,267个村民小组,13718户,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3万亩,山林22.3万亩,是麻城市的农业大镇、经济强镇。 乘马岗镇以中低山为主,素有 “ 七山一水二分田 ” 之说。形成了东北向东南,西北向西南的山脉走向。全镇 2条水系贯穿全境,构成了由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地势。最高点朝天尖海拔 590米 ,最低点下李家畈海拔 130米 。全镇境内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 28座,水资源总量为600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77立方米。境内矿产资源有金、铜、铁、石英石、石材等,其中铜的蕴藏量最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畜牧业以牲猪、黄牛为主。特产有青茶、板栗、油茶、油桐、银杏。林木主要有松树、杉树和枫树。 发展近几年来,乘马岗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加强基地建设,以创建湖北省老区开发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 “ 黄牛生产大镇 ” , “ 花生生产大镇 ”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 “ 乘马花生 ” 、 “ 凌岩野菜 ” 、 “ 长生缘花生油 ” 为代表的一批叫得响的精品名牌。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如雨后春笋,主要品种有日本甜柿、北方梨枣、韩国萝卜、中草药材、美 国王鸽、番鸭、野鸡等。常规养殖实现了品种优良化,发 “ 三元杂交猪 ” 、 “ 绿壳蛋鸡 ” 为支柱的庭院经济,是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自己折资源优势,引进外来资金、技术进行林产品深加工是我镇特色之一,产品松脂松节油远销欧美市场。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镇人民下大力气对镇区和腹地公路进行了整治改造,交通供电通信条件大为改善。 乘马岗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 这里有2万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册烈士5900人,孕育了大将王树声、上将王宏坤、陈再道、许世友,中将张才千、李成芳、王必成,少将丁先国、肖永正、祝世凤、徐其孝、赵炳伦、肖志功等26位将军和35位省军级领导,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全国将军第一乡”, 是全省“革命中心地带”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也是全省扶贫重点乡镇。麻城市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幼安)、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支农民自卫军、第一个农民协会就诞生在这里,是著名的 “ 黄麻起义 ” 策源地之一。境内现保存革命遗迹有 “ 乘马会馆 ” 、许世友将军墓、王宏坤将军墓、麻城县委传达 “ 八七 ” 会议旧址,杨泗寨、方家垸、得胜寨战斗旧址。这里山峦叠翠,水清木秀,奇石林立,民风淳朴,是度假、旅游、观光、传统教育,投资历办厂的理想之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