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舌尖上的龙岩 |
释义 | 舌尖上的龙岩在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后,新浪福建发表了《舌尖上的龙岩》,文中也按七集介绍了龙岩的一些美食,与大家分享下地道的闽西风味。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说到龙岩美食,是不得不说龙岩花生。龙岩传统焙制的盐酥花生,其香酥美味,妙不可言。不论男女老少,无不酷嗜此物,许多掉了牙的老人不能咬嚼,也常把它放进小臼捣碎,慢慢品尝,怡然自得,此种花生,作为小菜配饭,别有风味;作为下酒之物,更是上乘。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龙岩就开始以精堪的工艺加工花生,迄今四百余年。龙岩花生口感香、酥、脆,色泽美观、皮薄易剥、粒大肉满、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食之令人回味无穷,是闽西独特的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风味食品。 红泥花生也是龙岩独有的加工工艺,是把花生带壳在红稀泥里搅和后烘烤而成的。做法有点类似杭州叫化鸡。 其中还掺和了盐 , 蒜蓉等 。 成品花生壳上紧紧地裹着一层红泥,花生皮色泽红艳,特别香,入口干而不燥,口感酥脆,咸香可口,余味悠长,多食而不上火。 长汀豆腐干:"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瞿秋白烈士在长汀狱中写《多余的话》中的最后一句。瞿秋白同志对豆腐的赞语,与他在狱中常吃长汀豆腐是有关系的。史料记载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至122年)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2000多年,可谓世界上最早之"化学"食品。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原料]大豆、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研成粉末成为五香粉,精盐或酱油,栀子水(涂料)。 [工艺]长汀豆腐干有三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黄色豆腐干。 1)、五香豆腐干:①选择优质大豆先用石磨干磨,除去豆皮,再通过水浸、磨浆、开水冲浆、过滤、煮沸、点卤,然后将豆腐脑妥入以稀布垫的木方格内,四角复包,压榨至干,成白豆腐干。②将白豆腐干抹上五香粉和精盐,腌制后,清水洗净,用光滑嫩石将其下面磨至光滑,景干后抹上栀子水染成黄色。③将豆腐干放在特制烘笪上,微火烘焙。 [特色]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 2)、黄色豆腐干:白豆腐干抹上精盐、栀子水,呈黄色,微火烘烤即成为黄色豆腐干。 3)、酱油豆腐干:白豆腐干经酱油、香料浸制成琥珀色。 连城地瓜干:连城地瓜干也叫连城番薯干。 地瓜干在闽西各县都有,但连城地瓜干却以它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清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是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点,美名 “金薯片”,连城也成为中外闻名的“红心地瓜干之乡”。它是用林坊、隔田、隔川、揭乐、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红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称为红心地瓜干。 这些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地瓜生长。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 [制作方法]:一般是将整块地瓜去皮、切状、加入各种“调料”煮熟,高温烘烤制成之后可保存几年不坏,既可当零食,也可切成小块,拌上面料、鸡蛋、香料,经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为酒席名菜。连城地瓜干实为馈赠亲朋之佳品。 上杭萝卜干: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早在明朝初期就负有盛名,迄今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上杭萝卜干以它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著称。它具有色泽金黄、皮嫩肉脆、醇香甘甜、开味消食、清热解毒等优点,可以炒吃、清炖、油烩,若将其浸泡变淡,加上白糖、醋等更是上等冷盘。上杭萝卜干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糖分、蛋白质、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营养成份,以及钙、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上杭萝卜干专用"宁化萝卜"制作,并且每年从宁化引种。宁化萝卜的外形近似江浙一带的"白",也是壶底细颈,但颈部较长。宁化萝卜肉质鲜甜脆嫩,它决定了上杭萝卜干的独特品质。上杭萝卜干之所以有它的独特风味,其制作工艺是个关键。制作时间,都在冬至前后五六天之内,选取吹北风的晴天。500斤萝卜配以30至35斤盐,可制成100斤萝卜干。 [其制作工艺]:刚挖起的萝卜,捋去泥土(忌用水洗)用大木桶,按上述萝卜与盐的配比,将20%的盐放于木桶最底层,然后一层萝卜一层盐放置,在顶层压上石块或其他重物,搁置7天,萝卜腌熟变成淡黄色,取出晒干(用特制的竹搭晾晒),切忌淋雨,晚间收取后,要揉搓,一者挤去水份,二来促进均匀熟透,约晒3天(视萝卜两头压不出水份为宜),将木桶里的浸渍盐水过滤煮开,倒进萝卜干中冲洗后,再用滚开水将萝卜干冲洗1次,趁热揉搓,挤去盐水份,取出晒干,此时呈金黄色,待萝卜干冷却后,装入甏内捣实(甏需洗净、烘干,忌异味和水份,尤其不宜用酒坛),甏口放炒盐一层,再用黄泥密封收藏(切忌跟酒品同室放置)。半年后取出,即为风味别具一格的上杭萝卜干。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说到主食,自然就要介绍客家人特色的捞饭。客家人的做法是先把米饭放到一个锅里煮,半生的时候捞起一部分放到木制的饭桶里,另外一部分继续煮直至煮熟就成了粥。饭桶整个放在锅里蒸,蒸好之后就粒粒清楚,饭香扑鼻。 大米分好多品种,其中一种是糯米,主要用来酿酒。而用糯米做成的饭就是糯米饭。客家擅长做米酒,在做米酒的过程中就会有糯米饭,这时候就会将部分糯米饭当做下一餐的主食,加点白糖,吃起来特别的甜,糯糯的,小孩子很喜欢。 平日里,龙岩的人们不吃米食的时候,清汤粉就成了主要的选择。清汤粉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历史已有好几百年,是龙岩的名小吃。清汤粉是以锅中滚水烫熟的龙岩米粉为主料,配以添加了特制调料新鲜猪骨汤,再依个人喜好铺上各种可口的佐料制成。经典的佐料品种有牛渣、咸肉、肉皮等等,若可能时还可搭配些时令蔬菜。虽然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口味堪称绝,小吃就是要物美价廉,方便于大众。清汤粉最主要的就是这清汤,这清汤粉之清汤犹如高汤一样,啥东西都能往里面煮,样样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无与伦比的好味道! 除了龙岩的清汤粉,长汀米粉也是龙岩的著名的特产。长汀米粉以有韧劲、绿色健康、营养均衡为特色,使用本地产纯大米经过榨浆、压制成型、山泉水浸洗、自然环境阳光曝晒而成,口感有劲。长汀米粉沿袭古汀州制作米粉之法,将大米浸泡搅碎成米浆,再过滤其中的水分,使米浆成块渣状,我们不凡称之为生米团,再将生米团压榨成型变成细细的熟粉丝,熟粉丝放到清水(当地特有的山泉水)中浸泡清洗,使粉丝不黏连之后将粉丝上到米粉架子上,使其充分的在无污染的环境下,接受阳光下曝晒,直到干燥变成成品。长汀米粉吃起来润滑爽口,不同一番风味,可炒可煮,各有味道。 讲完了米粉,就要说到番薯粉了。这里说的番薯粉主要指的是番薯淀粉,也就是地瓜淀粉。将山上的地瓜洗干净之后用专门的机器搅碎,变成像渣一样的物体,之后利用大大的木桶、豆腐架、米筛还有纱布将搅碎后的物体过滤到木桶里,番薯粉会沉淀在底部,用大石头或者重物压干,再平铺在太阳下晒全干就是番薯粉了。 客家人将晒干的番薯粉加点水可揉成形状的状态,以手入沸水将番薯粉挤成圆状,做时一旁还必备凉水,以随时为手降温。煮熟之后配上佐料,真是美味诱人啊。番薯粉主要成分为淀粉,因此可以饱腹,客家人常做主食吃。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一到过年的时候,龙岩人的桌子上就会出现格式各样的小吃,色泽漂亮、味道鲜美。首推就是煎圆子,也有叫做煎推,或者叫做刨撒(音译),也有叫炸板。就是把糯米磨成米粉(因为单纯用糯米太过柔软,所以有的人也会拌一些糁米),然后用糖水(白糖或者红糖)搓成米团,再捏成一个个小丸子或者有些人家爱捏成长条形,下油锅煎炸出来的小食品,在表面一层通常还会粘些花生芝麻的。根据火候和煎炸的时间,煎出来的粄,有软、硬、酥脆之分,有人喜欢吃柔软的,有人喜欢吃硬实的,有人喜欢吃酥脆的,看各人的爱好和牙齿的水平了。用红糖水拌的,外观颜色会深暗一些;用白糖水拌的,外观则黄亮一些。年夜饭或者年后宴请亲朋好友的时候是必上的一道美食。 说完煎圆子,就想起了灯盏糕(胖胖起、毛铜钱、会喉死)。汀州灯盏糕因形似古代扁圆形的豆油灯盏而得名。它是将大米和黄豆浸泡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再用汤匙舀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煮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迅速膨胀成圆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黄时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胀的过程如同变魔术一般,又称为“魔术糕”。龙岩人似乎很偏爱油炸的食品。不论是煎圆子还是灯盏糕,还是煎薯包。煎薯包的工序不复杂,开始将薯子刮净皮毛,然后用特制的铁皮“千眼刷”将薯子刷成浆汁,再放入米粉(或面粉、淀粉)、葱末、姜丝、蒜末、辣椒和食盐,加适量清水后再用筷子搅拌均匀。待油烧滚后,用左手抓一把薯料后握拢拳来,右手用汤匙(调羹)将左手虎口挤出来的薯料舀起放入滚油中,顿时,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形薯包便浮出油面了,待炸成黄色时,立即用漏勺捞起。性急的细伢崽仔趁热吃薯包,烫得左牙换右牙,香喷喷别有一番风味。也有些人家用芋子代替薯子,煎出来的就叫做煎芋子包,长相和煎薯包大抵相同,也别是一番美味。 每到夏天的时候,天热难耐,这时候龙岩的人们就会做一样清热解毒的仙人冻,吃那么一碗,瞬间就凉了下来。仙人冻用仙草粉为原料加工,容易分别。仙草粉是凉粉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凉粉草别名仙人冻、仙人草、仙草,为唇形科植物,因枝叶加水煎汁可制凉粉,故称“凉粉草”。凉粉是夏季消暑解渴的最佳绿色食品,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当一切都变成了商业化,那么传承的民俗就会开始渐渐失传。现在很多人家过年的时候都不会自己动手做这些美味的小吃,多数是上街买一些就好,或者干脆就略去了。还是依旧希望这些转化的习俗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龙岩人以客家最出名,而客家首府长汀的汀州酒酿更是让人听了就直流口水。其制作方法略为复杂: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按比例拌进酒曲,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 现时天稍凉了,因此,如家里室温在20度,可用棉衣将盆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最好在做前,将要用的蒸锅、笼屉、屉布、盆、盖、拌勺等统统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会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下面的可直接吃。为保证干净,特意用了一新的屉布,这块就留着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叶当屉布即可。 相传永定下洋泡鸭爪的配方是一对夫妻掌握的,后来这对夫妻不和离婚后一人掌握一半配方,各自经营。因此现在泡鸭爪的味道和从前相比是有区别的。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无从考证,泡鸭爪依旧还是让大家喜爱的休闲食品。泡鸭爪是用个塑料型的容器做装载体,将卤制熟的鸭爪放入有酱汁等等的汁水中泡制,使鸭爪有酱料,蒜味,酸辣等香味,非常的适合休闲聚餐。 泡鸭爪味道鲜美、食用简单、开罐即食。上等肉质的鸭爪,配上独特的腌制秘方,成品的 鸭爪个个颜色诱人,浓浓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吃一口,有点酸,有点辣,咸淡适中,真的回味无穷。 武平猪胆干:武平猪胆肝在清朝就闻名中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清朝末期,闽西各县文人前往汀州府应试,文人相聚,少不了到酒店略备小酌,对酒吟诗,各自将携来的家乡风味取出佐酒。当时武平城关一位姓钟的文人带去的猪胆肝,风味独特,香而微甜,甜中有甘,回味绵长,受到大家赞赏,席间无不拍案称奇。武平猪胆肝的声誉由此而传开。猪胆肝常被作为宴请宾朋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旅居海外的华侨尤其喜欢家乡的风味,于是猪胆肝名闻遐迩,行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国。 武平猪胆肝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有多种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具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的功效。吃时,要将整块猪胆肝先蒸熟,然后切成薄片,若拌以少许芝麻油、蒜片等佐料,更是香气四溢,食欲大开。 武平猪胆肝制作考究,一般经过浸、压、晒等工序制成。首先要选新鲜深褐色的"糯米猪肝"和猪胆一起浸泡于一定浓度的食盐水中,加上适量的五香粉、白酒、八角等配料进行调味,胆汗渗透于肝脏中然后捞起吊晒,每隔2-3天进行一次整形。这样制成的猪胆肝形状美观,色彩均匀,味美质佳。每年冬至来临,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便是当地群众生产猪胆肝的季节。 永定菜干: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历来有制作菜干的习惯,一季制作,四季可食。素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省内和南洋一带,它是辅以各种配料经精港技艺烹调而成的传统菜肴,风味佳美,颇具特色。永定菜干分甜菜干和酸菜干两种。甜菜干色泽乌黑油亮,香气浓郁,味道甘甜可口,酸菜干呈黄褐色,酸中带甜。这两种菜干制作精细,便于贮藏,食用方便,劳素皆宜。它既可清蒸、干炒,也可泡汤。炖食肉类,香味醇厚,油而不腻;酷暑天用酸菜干泡汤,具有生津止渴,解暑止渴,解暑开胃之功;烹调荤素小菜,味辛咸而清香,有诱食欲、助消化、减肥胖之效。 【制法与烹饪】它的主要原料是经霜冻后的鲜嫩芥菜,或嫩萝卜苗,油菜苗亦可。永定地处闽西南部山区,呈亚热带气候型,温暖湿润,是生产菜干的良好原料基地。每年秋收之后,农户都要大种芥菜,面积大,产量高。春节前后,便家家户户制作菜干。制作工艺因品种而异。制作甜菜干时,先将鲜嫩芥菜削去菜头,洗净去泥沙杂质,晒一两天,待菜叶表面水份,全部收干显萎蔫时,用蒸笼熏蒸,蒸后复晒,如此反复二三次。上等甜菜干经七蒸七晒制成,其味更是香美异常。制作酸菜干时,先将鲜嫩芥菜晒软,切成2-3公分长的短条,佐以适量食盐,揉搓之后装入菜瓮密封好,发酵1周即可取出焖煮晒干,再得蒸晒2次则可收藏。永定菜干闻名于世,用永定菜干调制各种传统名菜,如用菜干调制的东坡扣肉和菜干烹制豆腐等,造型、色彩、风味,都引人入胜,也可巧手翻新,不拘一格,随配料而定,变化多端。只要构思巧妙,风味独特,一定会清香飘溢,增强食欲。 长汀泡猪腰是长汀县的特色小吃。是长汀一些小店的招牌菜,因其味道独特而受欢迎。它的做法是:手撕掉猪腰的外白膜(透明的);然后将猪腰洗净;对半切开,剃除里面白筋(很重要)。把半片猪腰(里朝按板)斜切成片,越薄越好!(刀工)将猪腰片在水里洗上5、6、10、7、8遍(洗净里面血水)。再用清水加少许盐、几滴酒泡上至少10分钟(等腰片涨至一倍)。滤出;锅里下适量清水(最好有猪骨头汤或高汤)放姜丝,烧开(旺火)北方人喜欢汤里有油,可以考虑下几滴橄榄油什么的。将滤出腰片拌上地瓜粉(一定要!这样可以裹住泡进腰片里的水份,使腰片更嫩);把腰片倒入已经滚开的汤水里(还是旺火),烧开后1-2分钟,咬开腰片断红即好(切忌煮久!),然后放入葱花,立即关火放盐、鸡精调味就ok啦!一道美味的泡猪腰就可端上桌啦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春夏之交的时候,客家人总会在桌上摆上一道应时的小点心——苎叶粄。客家人在春夏之交采取鲜嫩苎叶(麻科植物芦麻叶),经水洗煮烂捣碎,掺入糯米粉,并随主人的喜好添加糖或盐,制成饼状;也有制成饺子状,里面用瓜、豆、笋或肉等作馅,放入蒸笼蒸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绿色小食。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客家名菜酿豆腐就是其特色之一。酿豆腐的做法讲究精细,要将馅嵌入到豆腐中是个精巧的活儿。首先将猪肉剁成泥,将葱切成末,香菇剁成泥;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取大小合适豆腐块(大致长4cm宽3cm厚1cm)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另锅放入上汤、味精、精盐、酱油、猪油煮沸,将煎好的豆腐放入煮开。收汁,出锅。一道有色有香的酿豆腐就出来啦。 上杭小吃肉甲子。又称“一口香”,状如饺子相似,选料精细,皮质是用上等大米浸泡在米果柴树(又名倒吊树)灰水中,磨成浆水后在热铞中搅拌,肉甲子煮成淡黄色的灰水粄,然后做成一个个杯口大小,薄如纸般柔韧的粄皮子。馅心选用严格,新鲜瘦猪肉切片捣烂,配之以特产香菰丝、冬笋碎丝(无冬笋季节用鲜嫩笋干或甜麻笋),油炸尤鱼细比、少量切细的葱白,佐以上等酱油等调料,加微量薯粉和合,制成馅心裹在包皮中,捏成一个个椭圆形鼓胀胀,一只大小绣有花边图案的包子,装入蒸笼中,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钟,熟了端起。表皮光亮富有弹性,装入碗中加少量新鲜猪油或者说芝麻油,乘热吃之,皮滑肉香,脆口多味,风味特佳。上午九、十点钟,沿街各家饮食店和小摊上,品尝肉甲子的远近来客,热闹非常,个个吃得欢心。 鸡肠面,形似鸡肠,其实并无鸡肠,是用地瓜粉加鸡蛋做成的一道面食。说起“鸡肠面”的来历,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从前客家地区有一农妇,是个聪明能干的烹调能手。一天女婿上门,家里又贫穷,拿不出好菜招待,正在发愁,忽然听到“咯!咯!”的鸡叫声,鸡恰巧下了蛋。她灵机一动,便教媳妇把鸡蛋和番薯粉做成像鸡肠一样的面条招待女婿,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鸡肠面就端上了桌。正当农妇忙着去叫女婿就餐之际,她的儿子闻香而来,问妻子道:“这碗里是什么?”妻子微笑着呶呶嘴说:“是给婿郎(即女婿)吃的。鸡嬷(母鸡)屁股婿郎嘴嘛!”他笑了,这是母亲为招待女婿叫媳妇用鸡蛋做成的。从那以后,人们便把这种用番薯粉加鸡蛋做成的面叫做鸡肠面。 第六集:咸淡的旋律龙岩的小吃多是咸淡适宜,不会偏重口味,太甜太咸太酸都是没有的。 河田鸡:又名长汀河田鸡,因主产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河田鸡含蛋白质多,脂肪适宜,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嘴、脚、皮呈黄色,颈、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它地方的羽毛金黄发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十一种氨基酸。 而白斩河田鸡就是以河田鸡为原料所制作的一道客家名菜。其制作方法是: 白斩河田鸡的制作工艺如下:[原料]河田鸡1只(以当年生未下蛋的鸡媛为最佳,重约1.25公斤,公鸡重约1.5公斤至1.75公斤),葱白、 嫩姜各25克,香油、精盐、鸡油适量。[工艺]将生鸡宰杀,放血去净毛,冲洗干净,于腹部后端从肛门处起开一小口,取净内脏,彻底洗净血污。取盐少许擦遍鸡全身表里(护皮匆破),腌一小时,使其入味。葱白、嫩姜及精盐少许,共剁为汁(也可熬成油姜葱汁),装碟备用。将整鸡置内加盖,上冷水蒸锅密封,由常温到沸点,干蒸约1个小时(以鸡翅紧贴身,筷子能一戳而过,鸡皮尚未破裂为佳),取出风凉,斩成鸡块,整齐装盘。原蒸盘中鸡原汁(干蒸鸡)10毫升,加入捣好的油姜葱汁薄浇在装好的鸡块上,即可上席。[特色]干蒸精制,金黄油亮,肉香扑鼻,十分诱人,原汁原味,鲜香脆爽,滑嫩不腻。 还有另外种做法是:河田鸡1只(以当年生未下蛋的鸡媛为最佳,重纳1.25公斤,公鸡重约1.5公斤至1.7公斤),葱白、嫩姜各2克,香油、精盐、鸡油适量。将生鸡宰杀,放血去净毛,冲洗干净,于腹部后端从肛门处起开一小口,取净内脏。彻底洗净血污。 取精盐少许擦遍鸡全身表里(护皮勿破),脆一小时、使其入味。 葱白、嫩姜及精盐少许,共剁为汁(也可熬成油姜葱计),装碟备用。将整鸡置盆内加盖,上冷水蒸锅密封,囱常温到沸点、干蒸约1个小时(以鸡翅紧贴身,筷子能一戳而过,鸡皮尚未破裂为传),取出风凉,斩成鸡块,整齐装盘。原蒸盘中之鸡原汁(干蒸鸡)10毫升。加入搞好的油姜葱汁薄浇在装好的鸡抉上,即可上席。 白斩河田鸡是客家一道大菜,其味道咸淡适中,肉鲜爽口。 烧大块也是客家首府长汀的名菜,其制作工艺去掉了肥肉的油腻,让很多不吃肥肉的人也爱上烧大块。做法:1)厚的五花肉,切块(大块,瘦肉,肥肉,猪皮,一刀切下去那种),洗一下,再放入开水煮熟,煮到快烂了(用叉子(有一特制铁叉)能很轻易的插进去)。2)把煮过的肉(还热的)加入酒,混合,加入油锅。盖上盖。3)最高温的油炸,不记得要炸多久,就是要有点黄,有点干,越干就越不肥,但是,要肥瘦适中。(用叉子翻肉,使油炸均匀)4)把烧好的肉叉起来放在盆里,等稍微冷却摸盐(用手把盐涂在上面,有利于不那么快变质)。 烧大块可储存很久,只要在其表面撒上盐防止变质,即可放置很久。 儿时,每每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芋子饺。准备过节的时候,母亲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番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待用。接着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出锅置盆中待用。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包芋子饺了。于是,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一会儿功夫,皮如琥珀,形如半月的芋子饺便一排排、一群群、一片片站起来了。那令人难忘的包芋子饺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饺,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饺之中了。芋子饺包好后,母亲就小心翼翼地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每人一大盘,吃得笑逐颜开,吃得心花怒放。芋子饺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在过年的时候,也会在其中一个饺子中放入硬币,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这一年好运相随,发大财。 芋子饺是带着芋子味道的饺子,清清淡淡的,令人食之难忘。 宁洋风鸭:闽西漳平双洋镇(旧时宁洋县)地处偏远山区,这里霜冻低温,阳光充沛,空气新鲜。当地百姓加工风鸭有百年历史。鸭肥肉香,便于蕴藏的风鸭,过去加工只是为了自家过年食用。如今,经过精心加工改进的宁洋风鸭,是利用海拔千米以上高寒地带的霜风、阳光、纯净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选用以稻谷为主饲料的地方良种番鸭为原料,经山泉水浸透后,采用地方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适时精制加工而成,加以精美包装,成为特具色泽金赤润亮、味美香醇的地方风味,且具有健胃宜脾之功效,是送礼迎宾之佳品,被誉为闽西佳肴一绝。料理方法:将风鸭蒸熟,切装冷盘即吃;或做火锅味道奇美! 风鸭糊:在漳平,每逢人冬,家家户户杀番鸭,褪毛弃内脏后,用竹片撑开鸭肚,用五香、胡椒粉、味精、食盐等卤料抹遍鸭内外后,将鸭悬挂在通风日照的走廊过道处,任风吹日晒使鸭风干,故俗成'风鸭'。用风鸭肉丁和以冬笋丝、香菇片、碎肉、大蒜等,拌煮成糊状,谓之风鸭糊,香醇可口。 喜欢龙岩的美食,因为清淡可口,因为咸淡适中。不需要重口味就可烹调出色香味俱全引人食欲大发的美味。 第七集:记忆中的美味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却总是家里的各种好吃的。有一些总是念念不忘,想起家就想起的小吃。 第一个就是糍粑,家里还有做糍粑的石臼。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都有做糍粑的习俗。糍粑的制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舂糍粑的 糍粑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饭粒便粘不住。经过用力舂捣,使之成羹状,然后做成如鸡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说的是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做的糍粑热气腾腾。 其次便是簸箕板。簸箕板是客家的著名小吃,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现代的簸箕板已经很少用簸箕蒸了,改用蒸笼。【制作方法】一个取一勺米浆倒进铝板制成的笼屉里,一两分钟便蒸熟变成面皮取出。将面皮切成五寸见方的小块,另一个便撒上菜馅卷成比拇指略粗的筒状装盘,再浇一点葱油,洒一点葱花上桌。簸箕板似羊脂一般地白,几粒葱花又似翡翠一般地绿,很好看。在客家地区,簸箕板一盘十条,每份一元,凡是吃客,还免费提供一杯喷香的热茶或一碗浓浓的排骨汤,很便宜。吃着这样的美味,感受一个客家的淳朴民风。高中的时候,不想吃以主食为主的早餐时,便可买一份簸箕板,也算是吃了早餐了。之后离开家乡,想起家就想起簸箕板,只是外面很少有做得正宗的簸箕板能够解了相愁。 在来就是汆猪肉、汆牛肉、汆鸡嫲等以汆为主要做法的美食了。说到吃汆猪肉,就要到长汀建设街这条古街道上。走在这条狭长的古街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卖汆猪肉的小吃店。店家先取猪的瘦肉,汆做成类似肉丸,再把猪肉皮炸了炸在高汤中煮着备用。客人若点食汆猪肉,店主就在碗里先盛入熬煮高汤,加入两粒肉丸再加若干炸猪肉皮。撒上佐料,美味的汆猪肉就可以入口了。肉丸看起来不精致,象是店家随意汆成。吃上一口,肉香就肆无忌惮地溢满你的味觉,还有那酥软滑嫩的炸猪肉皮,在店家的精心的烹制下,简直堪称人间绝等美食。 而汆牛肉、汆老母鸡大抵都是一样的做法。 出门在外难免上火肝火旺,就总是想起龙岩的苦抓汤。 苦抓汤是龙岩新罗的风味小食之一,不但有地方特色,还兼具防病治病之药理功能。所谓苦抓,亦名败酱草,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泻火,散痕消肿,可治便秘、躏疾。夏秋之季,气侯干燥,邑人喜以苦抓提大肠"吃凉",色浓带黑,微带异味,但人口味感非同一般,诱人食欲。熬苦抓汤很简单,先放适量的水,等水开后,让大肠和苦抓一起炖,时间一般要1.5-2小时,这样比较软烂,对身体好。 无论是怎样的珍馐美食。山珍海味,也比不过家里那一盘盘简单而平淡的家常菜。 引用一句“食物,也是一种保留记忆的方式”,记忆中的美味应该就是清清淡淡,酸咸适中的龙岩美食吧。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