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 |
释义 | 基本信息邵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42年,现坐落在珠晖区光明街35号,是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优秀家长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首批合格学校。 学校简介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9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5人,全国教改先进3人,国家级网球教练2人,市十佳教师2人,区级教学能手7人。 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瓷砖画廊,引人入胜。不锈钢“奋飞”雕塑熠熠生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运动场馆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各类馆室(场)齐全,均达到省颁标准,4块丙烯酸室外灯光网球场符合国家比赛场地标准。 学校办学思想明确,即“本色+特色,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本色”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思想、品行、学习、身体合格的人。“特色”即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校“素质教育拓展营”活动,拥有一门特长。学校提出了“合群、豁达、博学、创新”的校训,努力营造“诚信、懂礼、善思、好问”的校风,追求“让和谐充盈校园、让慈爱充盈教育”的教育境界。学校连续12年被区教文体局评为教育质量优胜学校。由于坚持以义务教育十大关键词“强制、免费、平等、免试、就近、均衡、质量、安全、保障、责任”作为办学的标准,被来校检查的省、市、区有关领导和家长、社会各界,誉为“公立学校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有四个课题获省市级上等次奖,学校因此被评为邵阳市“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为了拓展素质教育渠道,学校开设了“网球、足球、合唱、英语兴趣、围棋”等特色活动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学校网球队,多次代表邵阳市出征国家网球专业赛和湖南省运动会,获金、银、铜牌30余个,向国少队、省级专业队输送队员16名,向大中专院校输送队员5名,其中杨舒静、陈燕翀为健将级运动员,欧炫烁、龙依琳为一级运动员,小将许帅在全国12岁组排名第一。 学校沿革1938年,武汉即将沦陷之际,“沟口扶轮小学”迁衡,在玄碧塘三处设点,办起了民办小学。 1942年(粤汉?)铁路局在扶小里(现址)建校,教室6间,命名为“邵阳扶轮第6小学”,为衡铁一小的前身。 1944年邵阳沦陷,学校夷为废墟。 1946年学生人数达1500人。一面修复被毁的6间教室,一面由300名战俘开山建房,教室达30余间,学校改名为“交通部立邵阳扶轮第一小学”。 解放后,学校改名为“邵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有40多个教学班,设成年班、青年班,还在茅坪设分部,学生达2000余人,日夜就读,为中南区最大的一所小学。1960年改为10制学校,设初中班2个,一年后下马,仍为5年制小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机构瘫痪,1968年中小学由邵阳铁路分局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接管,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学校更名为“邵阳铁路列车段“五.七”学校”。 1973年1月,学校重新划归邵阳铁路分局普通教育室管理,学校更名为“邵阳铁路分局职工子弟第一小学”。 1986年底,邵阳铁路分局撤消,学校隶属长沙铁路分局普通教育办公室,更名为“长沙铁路分局邵阳第一小学”。 1993年,长沙铁路分局改革,更名为长沙铁路总公司,学校也随之更名为“长沙铁路总公司邵阳第一小学”。 2004年7月,企业学校回归政府,学校更名为“珠晖实验小学”。 学校荣耀学校曾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语言规范化学校、邵阳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邵阳市中小学教研教改示范校、邵阳市示范家长学校、邵阳市综合整治达标单位、邵阳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邵阳市绿色学校、邵阳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珠晖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珠晖区教育工作优秀学校、珠晖区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珠晖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珠晖区年度教育质量优胜奖、邵阳市书香校园、邵阳市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珠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单位、邵阳市参加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2006年度邵阳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邵阳市2007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基地”、邵阳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优秀教研组”、2010年度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度全区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无数奖。而且,该校有三个班集体被评为区文明班集体,一个班集体(05级二班)被评为市文明班集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