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中坪
释义

安基山上中坪,位于龙南县安基山境内的北面,邻近桃江乡边界。从县城出发去上中坪,从县城出发沿龙小公路行15公里即达程龙圩,拐进安基山公路15公里达安基山林场,再北行12.5公里方到达上中坪。

上中坪是全国人大代表、劳模、革命前辈刘财昆的故乡。现在,这里依然居住着她的后代,她的后代依然恋着这座红的大山,壮丽的大山。

上中坪从1936年起,就是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基地。1941年,中共三南县委驻中坪办公(现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基山是龙南的第二座大山,是一座原生态的森林公园。清朝康熙年间,因山里葛藤丰茂,溪流纵横,人们把这座大山取名为“葛溪山”。

相传,上中坪坑口的溪水旁住着一户人家,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以放香菇、做竹器为生。一年春天,丈夫被强盗抓走了,妻子日思夜想,盼望丈夫平安回家。然而双眼望穿,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她日哭夜哭。客家女人哭是带词吐心里话的,声低音长,极为悲哀,石狮子听了也会跟着流泪。只两个月,这位多情的少妇就在悲哀中死去。从此后,少妇家门前的溪水日夜呜咽流淌,悲哀如诉,哀泣声长年回荡在上中坪的峡谷之间。山里人为了怀念这位勤劳善良的少妇把葛溪山更名为“哀溪山”。

安基山总面积为60余平方公里。山林面积占96.7%。县里开发前,境内只有林洞、中坪二座小山村。这座纵横百里的大山中,总共只有100多户,500多人。当年的大山境内,几十里,甚至上百里都没有人烟。

安基山车轮渡,是县里唯一的车轮渡口。过渡口后,公路坡陡蜿蜒,峰回路转。公路两侧,群山逶迤,层层叠叠。老虎岩,因形似老虎而得名。进安基山必经老虎岩。这通道,是靠人工在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开凿而成的。老虎岩下,深渊峡谷,绿水悠悠、森林苍茫,被誉为“小三峡”。

进上中坪路上,登上狗爪壁雄关,举目四望,林海茫茫,云烟凝重,深感“千峰倚空碧,万嶂碍行云”。

走进中坪围,仿佛走进了原始风情的天然仙境。

上中坪开门见山,无一块百米宽的平地,梯田层层,按照山势,有上端下端之分。上端村落叫上中坪,下端村落叫下中坪。上中坪的开基祖是钟元仲。下中坪的开基祖是袁碧。从开基至今,已历经了300多年的苍桑岁月。300多年来,在山里居住的,向往着山外的世界,迁出了山的,再也不会返回。所以,中坪的村容村貌,依然是一座客家人的原生态的古村。

上中坪钟屋,位于松山岭的下端,小溪流的南岸。曾居18户,一道大门,一道暗巷小门。为了防强盗和猛兽进屋,房屋之间用土墙连接,钟氏厅厦坚固整齐,一门二厅,古朴清洁。

走进上中坪,看不见现代结构的新房,有的房屋主人早已迁到了山外,只剩墙体、瓦背,天面瓦背上也已长出了荒草。有的房屋虽然很旧,依然有依恋故乡的老人居住。炊烟袅袅,鸡鸣狗叫,上中坪弥漫着一种浓郁而古朴的天然气氛。高低不平的山坑里,梯田层层,有小鱼塘,菜田和水稻,农作物长势勃勃生机。

围屋背后和溪水两旁,枫树、杉树、毛竹……长得枝叶繁茂,看不见刀斧的痕迹。屋门前的溪水、清澈如镜,屋里的妇女在溪水中洗菜、杀鸡杀鸭,翻肠清肚,说说笑笑,溪水小潭,是大山里女人的一块小天地。

屋场里建有水井水池。他们把峭壁上的泉水用毛竹引入各家各户。围内也辟有活水水潭,水潭里还有许多小鱼优哉游哉地游动。

许多老人在大山里生活了几十年,用水、烧柴不要钱而又十分方便。他们不但不愿出县城,连圩镇也觉得人杂不安静,依然恋着这片先前的革命圣地,现在的世外桃源。

当年,红军游击队信南工作团肖国稠主任由信丰油山转入到安基山中坪后,第一个接触的联系人就是刘财昆。在刘财昆的帮助下,游击队在中坪围住了下来。随后,中共信南县委书记罗世珍、李克浩也先后住在中坪。两座“土堡”在那里大有作用。坑口的“土堡”像哨兵盯住进坑的敌人。半山腰上的,可以盯住从山背窜来的敌人,所以,办公室选在上中坪与下中坪交界的一个高坡上。视野较开阔,背靠大山林。他们就在这座低矮阴暗的土房子里,指挥、领导着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的游击斗争。

罗世珍风趣地说,无前防强盗的“土堡”,没想到如今大有用场。

当年,游击队条件极为艰苦,只得在深山里采集一些棕片,由刘财昆挑到县城,卖给蓬缆厂。从中挣点钱,购吃的、用的,特别是药品。

有一次,关卡里的敌人对刘财昆凶狠地追问:“你为什么经常挑棕片?”她沉着地回答:“我家无田少山,生计困难,只得收集村里人的棕片,卖掉后再买回粮食,我从中骨瘦如柴咪辛苦钱。”敌人找不到他的破绽,只得放关。最危险的是她帮助游击队买电池、药品。为避敌人哨卡,她只能佯装捡猪草,沿着小溪小圳走水路,有几次被蛇咬伤,鲜血染红了溪水。其女儿陈添娣也跟随她佯装放牛、割草,给红军送盐巴、油、蔬菜等。

解放后,当年的游击队领导和队员,许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刘建华担任了赣州地委书记,肖国稠、李克浩等都是高层领导。他们不忘身居密林深山,不忘曾为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刘财昆同志。他们要安排她到城里工作,被她一次次婉言谢绝了。她与大山里的农民一样劳动。开始时,她负责为生产队放养两头母牛,年复一年,繁殖到58头。为了避免牛群糟踏路旁田土里的庄稼,她在通往上山的路旁,用竹片纺织了一道二百多米长的篱笆。她处处事事关心他人,是革命先辈的一百旗帜,又是当地农民的一面旗帜。党是公正的,人民也同样是公正的。刘财昆同志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后来,光荣地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