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装: 50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8 ISBN: 750629527X, 9787506295277 条形码: 9787506295277 尺寸: 34.2 x 26 x 4 cm 重量: 3 Kg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刘香成 (英国)凯伦·史密斯 译者:金燕 等 刘香成(Liu Heung Shing),资深新闻传媒专家,著名新闻摄影记者。195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76年开始担任《时代》周刊摄影记者,1978年派驻北京。1981年进入美联社后,在全球各地任职。1997-2006年,先后出任时代华纳常驻中国代表中国区副总裁。2008年担任北京奥组委顾问,目前担任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策展人。他曾获得多项摄影类奖项,并于1992年获普利策奖,成为目前华人唯一获此殊荣者,并于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著作包括:《中国:1976-1983》(China after Mao)(企鹅1983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苏联:一个国家的解体》(USSR, the Collapse of an Empire)(美联社1992年版),以及《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China, Portrait of a Country)(塔森2008年版)。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英国著名艺术策展人和评论家,中国当代艺术史学家,她为各种期刊和展览图录撰写文章。著作包括:《艾未未》(Ai Weiwei)(斐顿2009年版)和《九条命: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斯卡罗2006年版,八艺区出版社2008年版)。她也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一书的合著者。目前她即将完成另一部著作《从撞击到盛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Bang to Boom: Chinese Art in the 1990s),该书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时期内起作用的各种力量。 内容简介1934年出版的《上海大全》(All about Shanghai and Environs)是上海最早的旅游指南之一。《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中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上海:19世纪中期到来的西方冒险家和商人,已经成功地在这片黄浦江边的淤滩之上创造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对于外国殖民者来说,上海最初是作为鸦片贸易中转站发展起来的;对于清政府来说,上海则标志着民族被奴役的屈辱。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由此在上海等地获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对历届中国政府来说都是国家的耻辱,也是他们后来竭力斗争以期甩掉的帽子。 在过去的近170年间,虽然历经了外敌入侵、民族解放战争、内战以及自然灾害,上海始终是中国最著名的城市,充满着相反相成的对立与矛盾。今天,正如对19世纪的冒险家和创业者而言的那样,“上海”依然是时尚、文化、商业和机会的代名词;只不过,现代上海是由当代中国企业家和各方汇集此地的人民而不是外国投机者所创造的。 《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Shanghai: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1842-Today)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全世界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讲述了现代上海如何由各种力量塑造而成的故事。同时,这一过程也可以被视作现代中国形成的缩影。《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1842-2010)》编著者为上海这座极富魅力的城市提供了一部完美的视觉历史。 媒体评论“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借用这句话,可以说,上海是撬动中国的一个支点,因此,也是撬动中国和世界之问关系的一个支点。眼前这本摄影集,就是对这一撬动过程的片段纪录。” ——余秋雨 “150多年来,上海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想象。这本出色的画册用令人悲欣交集的影像抓住了城市演进的整个过程:暗涌的野心、可笑的投机者、东西方的较量,以及最终,中国骄傲的现代表达。” ——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公司中国区主席 目录余秋雨序 编著者的话 上海的故事 大事记 第一章 现代上海的诞生 第二章 南京政府“黄金十年” 第三章 兵临城下 第四章 信仰的跳跃 第五章 从样板到蓝图 第六章 迈向未来 摄影师小传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