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因论 |
释义 | 司马迁父子生活在 无为 经济向 有为 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耳闻目睹不同经济政策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史学家的冷静思考,提出了独树一帜的 善因 论思想。《史记?货殖列传》说: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所谓 善者因之 ,即指最好的经济政策是顺应民间生产、贸易活动的自然发展。这是对西汉前期 无为而治 、 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政策的充分肯定。所谓 利导之 ,就是指封建国家通过物质利益,运用经济杠杆,引导社会经济朝着利国利民的方向发展。 教诲之 ,意为采取 教化 手段,鼓励人们从事某些经济活动,并劝阻人们不适当的经济行为。 整齐之 ,即指封建国家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来整治、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司马迁认为这些经济政策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不宜广泛推行。所谓 最下者与之争 ,就是说最坏的经济政策为国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与民争利.这是对汉武帝时期进行盐铁官营、均输等经济政策的强烈反对。 ① 《史记?太史公自序》。 由此可见, 善因 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黄老学者慎到说: 因也者,因人之情也.①那么,人之性情是什么呢?司马迁认为,人们的天性是好利、好富的: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人人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所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了尽力追求财富和物质利益,使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这就是说,因人之欲而不扰乱,能够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物资资源得到尽力开发和利用,人们的欲望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得以自然适应,商品价格也得到自然调节,各种生产、贸易都能自然、顺利地进行,社会物质财富也就自然增长,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使 政教发征期会 自然而然地实现最好的结果。这种 道之所符 和自然之验 ,就是司马迁 善因 论的理论基础。 司马迁从 善因 论的观点出发,提出 富无经业.他认为贵族官吏靠爵邑俸禄和壮士赴难、暴徒抢劫、妓女卖淫和从事农、虞、工、商等经济活动,都是致富的手段。但他把事农而富称作 本富 ,做工从商而富称作 末富 ,采取不正当手段致富为 奸富.并指出 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结,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可见司马迁不赞成采取非法手段致富,而主张从事农、畜、工、虞、商、贾等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虽然司马迁按照秦汉流行的 本 、 末 业之分,但丝毫没有轻视工商业的意思。所谓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 ,只是以 危身 为标准,即农业生产为简单劳动,是致富最稳妥的手段,而工商业为复杂劳动,用以致富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所以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而且,司马迁特别重视商业,把商业看作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古代认真研究商品经济的伟大思想家。司马迁还十分尊重商人,专门为先秦及汉初的一批富商立传,记述他们的事迹和致富经验,创立了以个人为本位的 治生学 ,成为我国古代微观经济管理思想的杰出代表。 总之,司马迁的善因论及其经济观点,是对西汉前期 无为 经济的全面肯定和经验总结,也是对汉武帝时期 有为 经济的全盘否定和认真批判。 他的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以黄老之学为主兼融各家的倾向,在中国封建时代独树一帜,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自由贸易、生息资本、平均利润等问题,因而受到近代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推崇。不过,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当时具有理想主义的成份。虽然 善者因之 的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但到一定时期,必然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地方豪富经济的恶性膨胀,导致统一帝国的分裂。在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条件下,要维护统一帝国的长治久安,尽管 与之争 出自下策,然而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