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相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善相 【拼音】shàn xiāng 【注音】ㄕㄢˋ ㄒㄧㄤ 【释义】 1、相貌和善。2、善于(擅长)察看判断。旧时观察人的形貌、气色、骨相等以断定命运的迷信行为。 详细解释1、相貌和善。 【示例】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安公子)到了柜房里,只看那掌柜的是个极善相的半老老头儿,正在柜房坐着。” 2、善于(擅长)察看判断。旧时观察人的形貌、气色、骨相等以断定命运的迷信行为。 【示例】 《史记·列传·游侠列传》:“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晋书·羊祜传》:“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张冏藏善相,与袁天纲齐名。”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张柬之任青城县丞,已六十三矣。有善相者云:‘后当位极人臣。’从莫之信。”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相国魏元忠,与礼部尚书郑惟忠皆宋人。咸负材器,少相友善。年将三十,而名未立。有善相者见之,异礼相接。”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有孙生者不载其名,善相人。”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武功马禄师善相,长安主簿肖璇与县尉李峤、李全昌同诣求决。”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御史中丞尚衡童幼之时游戏,曾脱其碧衫,唯著紫衫。有善相者见之曰:‘此儿已后,当以脱碧著紫矣。’”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柳芳尝应进士举,累岁不及第。诣朝士宴,坐客八九人皆朱绂,亦有畿赤官。芳最居坐末,又衣服粗故,客咸轻焉。有善相者,众情属之。”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贾餗布衣时,谒滑台节度使贾耽。从餗宗党分,更喜其人文甚宏赡,由是益所延纳。忽一日,宾客大会。有善相者在耽座下,又餗退而相者曰:‘向来贾公子神气俊逸,当位极人臣。’”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处士丁重善相人。”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黄霸为阳夏游徼,与善相者同车俱行。”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宋山阳王休佑屡以言话忤颜。有庾道敏者善相手板。” 《太平广记》第三十八卷:“唐李参军者善相笏,知休咎必验,皆呼为李相笏。” 《太平御览》引《三国典略》载:“梁宣丰侯修参军陈晃善相人。修因法会,将晃自随,令相简文有天下否。晃言:‘简文九州骨成,必践帝位。而地部过弱,非但王畿蹙侵,兼恐不得善终。’”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文种献计曰:‘愿得王之近竖百人,杂以善相人者,使挟其术,遍游国中,得有色者,而记其人地,于中选择,何患无人?’” 《中国全史》:“沛国人朱建平,史称其‘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曹丕为五官将时,曾宴会宾客,让朱建平给自己及众人看相。” 典故伯乐相马 1、《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2、《马说》 韩愈(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有关“善相”的诗和文章《马诗》(其十九) 李贺 (唐)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自赞善相》 王迈 (宋) 三分相士七分非,又似枯臞又似肥。 好待功成名遂后,烦君只画着蓑衣。 《李若农善相》 侍叔通师丈坐,闻李若农先生文田轶事。先生广东顺德人,以殿试一甲第三名入翰林,终于侍郎。平生精治西北地理,又擅书,闻名藉甚,然多不知其复精姑布子卿之术也。闻其术受之清故相英和,英和不知受于何人。英和相人甚验,有欲从受其术者皆不可。一日,途遇一计偕者,趣令从人询得名姓,即遣人诣其寓召之,其人魏姓,闻命惶恐,商诸其侣,其侣曰:“若未犯法,得相召,必有大望,无恐也。”魏乃应召,英和询魏知相法否?魏以略习为对。英和谓之曰:“汝无贵相,即赴礼部试亦无望,第姑应之,不得举亦无怨,可来寓余家,当以相术传汝。”魏果报罢,遂留都,寓英和所。英和命之窃相来客。一日,吾杭许滇生先生乃普谒英和,魏先从棂际窥之,惊曰:“状元宰相也。”及英和肃客,魏复相之,详视天庭,乃曰:“鼎甲而不元,一品而不相。”文恪果是榜眼而以吏部尚书终也。若农先生虽亦出英和门,而受法于魏。先生尝相其门人沈子培先生曾植、汪穰卿丈康年、汪伯棠丈大燮,谓子培当终三品,穰卿当以聊倒毕生,伯棠当至侍郎,悉如其言。然子培清亡后犹拜尚书之命,棠丈建国后官至国务总理,略当清之相职,而先生仅举其清代所历,又不知其故也,萍乡文芸阁廷式以尝授德宗之珍、瑾二妃读,故当二妃有宠时,颇喧赫,附势者辄谀之以当大贵。一日,先生见广坐皆谀之不置,私谓所亲曰:“大家皆乱说耳,芸阁官不过四品,且即当失势。”已而亦如所言。泗州杨士骧起家翰林,尝托沈子培请先生相,子培苦无间,一日,并会某家,正同席坐,子培以为得机,乃询先生:“今日同席者相孰贵?”先生曰:“杨最贵,当至总督。”士骧竟卒于直隶总督,人果于相定其禄位耶? (摘录于马叙伦《石屋余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