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东省志·质量技术监督志
释义

基本信息

《山东省志·质量技术监督志》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主编:张闽生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 540千字 501页 插页 15码 160.00元

ISBN 978-7-209-05121-7

主要内容

《山东省志·质量技术监督志》上限起自1990年,下限止于2005年。编纂工作始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公开出版。全志以篇、章、节划分层次,设标准化、计量、宏观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科教基建经费、机构队伍9篇共38章,彩照33幅,插图106幅。

1978年以后,标准计量事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质量第一”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全省质量工作不断加强。1991年,省政府做出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部署,召开了全省企业质量工作会议,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1992年,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次质量工作会议,提出质量第一的方针,要求质量工作逐步把提高效益转到主要靠提高质量上来。同年,全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改称为技术监督局,加强了质量监督管理职能。1996年以后,省技术监督局积极推动开展“质量月”、“质量兴市”活动,“质量兴市”活动走在全国前列。“九五”期间,全省技术监督系统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计量工作水平;加强质量认证队伍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推动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提高管理素质,实施名牌战略;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质量整顿活动。2000年,全省质监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更名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统一管理全省标准、计量、质量工作。宏观质量管理职能、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划归省质监局。同年1月,省政府召开第三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对“十五”期间质量工作提出全面要求。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1997年,山东省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省政府质量奖,2000年公布了第一批产品质量奖名单。2002年,省政府召开第四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实施名牌战略的各项措施。2002年,省质监局提出在“十五”期间配合经济结构调整,抓好“七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全省进一步落实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措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至2005年底,山东省获中国名牌产品119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涌现出一批质量兴市先进典型。

1990至 2005年,质量监督工作体制和方法发生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通过行政监督检查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山东省技术监督局创造性地提出“驻厂监督员”、“黄皮通知书”等监管方法和措施。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陆续成立了专职行政执法队伍,开始了初步的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范围由流通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经营各领域及质量、标准和计量各专业范围。1992年,停止对企业的评优和企业计量定升级等活动后,进一步加强了标准、计量、质量工作的法制管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以后,标准、计量、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进入法制轨道,“三位一体”执法体制进一步完善。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多次表扬。“九五”时期,“打假”列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1995年,全省技术监督部门整治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大案要案。省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质量、计量信得过”活动,组织建立“打假保优”协作网;开展 “齐鲁质量行”宣传活动;加大对流通领域棉花质量执法监督检查力度。2001年,“打假”工作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各级质监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发挥了“打假”主力军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监督范围从单纯产品质量逐步扩展到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质量监督工作从事后监督为主发展到事前把关预防和事后监督并重,特别是质量市场准入制度在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1998年,省技术监督局在全国率先实现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开展了山东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和企业审核工作。“九五”时期以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质监部门深入开展食品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打假”工作。2003年,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始实施。省质监局建立统一的生产许可证受理、审查和管理机构,不断加强行政许可的监督管理。2004年,开始承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能。

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质量认证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基础和保障作用。20世纪90年代,全省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消灭无标准生产;二是继续做好标准信息服务;三是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四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五是为社会公共行政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十五”期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强化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和清理工作;推动开展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开展WTO/TBT和WTO/SPS预警和咨询工作;建立完善山东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示范项目、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1991年以后,计量管理工作得到新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省技术监督局开展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引导企业按国家标准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十五”期间,全省继续加强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建设,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针对七大产业链发展,对企业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省质监局组织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工作。

商品量计量监督加大力度。从1995年开始,依法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1997年底,在全省商店、集贸市场固定摊位淘汰了杆秤。对“民用三表”、医用计量器具等加强计量监督,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取得明显效果。2004年,《山东省计量条例》实施,计量法制管理和市场商品计量监督进一步强化。

质量认证工作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ISO9000族质量体系标准贯彻实施和质量认证工作受到广泛重视。省技术监督局建立了专职从事质量认证咨询的事业单位,成立推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协调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推行工作。90年代中期,山东省建立质量认证审核工作机构。90年代后期,企业对质量认证日益重视。2000年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逐步开展,并受到广泛重视。2003年,认证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认证监督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2000年,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划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省质监局组织开展全省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度》;开展全国质检系统第一次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结合区域监管体制建立特种设备监管工作制度。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十分重视技术机构的建设。1990年,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检定、纤维检验和标准信息技术机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较强技术能力;各市级局也设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计量检定机构;部分市设立了标准信息机构、纤维检验机构;多数县级局建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计量检定机构。在劳动行政部门管理下,省和各市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获得较快发展。

全省产品质量检验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到2000年,10项计量专业领域均已开展工作,部分项目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标准信息研究、物流识别技术研究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十五”期间,全省共建成2个国家质检中心,筹建5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总数达到12个;在质监系统建设省级质检中心28个。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从2003年开始,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建成“12365”质量技术监督热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网络。

1990—2005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面发展,成效显著,为山东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