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省志·共青团志 |
释义 | 《山东省志·共青团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2002年正式出版。志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6篇、22章。首篇为共青团的组织架构,依次为共青团的重要会议、共青团的主要工作、院校教育、省青联与省学联、山东省少年先锋队。书后有附录。上限起自1919年,下限至1993年。为彰明个别事物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共青团山东省委是山东团的省级地方组织,是山东省地方团组织的领导机关,受中共山东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的领导。 山东是建团较早的省份之一。 1922年5月,济南开始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地方组织。其后有十几个地区相继建立地方团。山东建团早期,团组织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关。 1926年7月,建立全省团的统一领导机构--共青团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理顺了山东各地团组织间的关系,促进了团的发展壮大。 大革命时期,山东团组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做了大量工作,对加快山东国共合作步伐起到积极作用。期间建立共青团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省团的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8月,共青团山东省委成立。大革命失败后,山东党、团省委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29年下半年至1931年底,没有团省委。1932年1月在济南成立共青团山东特委。 九一八事变后,山东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成立各种组织,采取各种行动救国图存。此后一段时间, 山东团组织不断遭到严重破坏, 没有再建立全省性团的领导机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山东各地学生和进步青年积极响应,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组织,采取罢课、游行、成立公开团体等方式,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成立青年救国会、抗日儿童团等抗日救国青年组织,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推动全省抗日统一战线发展,成立青年基本武装参军参战。其中,以青年救国会最为普遍,存在的时间较长。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青年踊跃参军,积极支前。1946年12月,山东省青联开始建团试验, 建立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其后又在五个地区相继试验建团。1949年3月30日,青年团山东省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改称青年团山东省工作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 1957年5月,青年团山东省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要求,团省委和团员青年主要进行了调整机关体制编制,建设各级团组织,加强团干部的培养、管理和输送,发展团员,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等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团省委一度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青团工作重心调整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全面开展团的工作,涌现出一批青年楷模和先进团支部典型。山东团员青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 71年来,山东团组织肩负着团结、引导、教育青年的光荣使命,由1个团支部发展到235304个,团员人数发展到4923077人。 山东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包括: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宣传教育、青工工作、青农工作、学校工作、统战外事工作、维权工作、创办团报团刊、团的表彰等诸多方面。成立山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以更好地开展和加强青少年工作。 山东共青团建团以来的重要会议有:苏鲁战区青年代表大会、山东省第一至三次青年代表大会、青年团山东省第一至九次代表大会。这些重要会议,选出了各个时期共青团山东省执委会或委员会,明确了共青团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青年联合会,是山东省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全省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新中国成立前,山东青联积极开展农村青年运动,抗日救国,参政、议政;解放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参加土地改革,参军支前;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团结各界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山东省学生联合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学联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夏令营、文明礼貌月活动等,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山东省少年先锋队,从抗日战争到1993年,历经五个建设时期,少先队组织从创立至今,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到1985年,全省乡(镇)以上都建立起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成立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