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苫山村
释义

苫山村位于东阿县城南20公里处,地处泰山余脉,与鲁西平原东南首相接,黄河由西南向东北绕村而过。苫山村地处苫羊山,故原村名苫羊山。

苫羊山位于苫山村中央,海拔50米,占地面积52480平方米。因峦峰层叠,状若旋螺,形似苫盖,故又名苫山。苫羊山虽是一个小山丘,但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在此生息。以其地貌独秀,与周边百姓生息相关而著称于世。据明清《东阿县志》和《兖州府志》记载,古代居民环山而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里人李濠在《苫羊山志》中说:“济、汶诸水互相环绕,山水会而灵气呈,故其间多绣文纬武之儒,异材绝智之士。自是有忠孝焉,有仙释焉,事业文章之大,他乡莫先焉。”

旧时,苫羊山护佑着周边历代百姓,躲过了许多自然灾害和兵匪侵扰。文献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年),“河决荆隆口,大河北徒,十月初一至苫山,阔四十里,中洋深十丈,径苫羊、虎窟之间,东阿庄村、田禾漂没殆尽。苫山街水深八尺,田舍俱没,士庶环山结庐,赖以全躯,如是六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东苫山、于家庄新筑大堤(金堤)连决数口,县境北部灌淹殆尽,苫山(村民)多迁山上居住。”千百年来,苫山村民视苫羊山为“活命山”,敬若护佑之神。官民曾在山上立有敬山碑,并明文规定禁止开山凿石。

民国初年,东苫山村在山顶上建立了国民小学,培养了一批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苫山村第一个中共支部就在这里成立。1941年10月,东阿汉奸刘德超带领500多日伪军进驻苫山村,曾在苫羊山顶上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炮楼,统治东阿境黄河西岸数十里。苫羊山人在苫山村党组织领导下,派共产党员打入伪军,瓦解敌军,处决了汉奸顽固分子,组织伪军起义,拆掉了炮楼,使苫山村民重获了自由。

1955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上级号召开山凿石,兴建各项水利工程。聊城地区各县民工万余人进驻苫山村,开山取石,加工石子、石料。昔日护佑之神山如今已变成了深塘大坑,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感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