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业鼎立两轮驱动 |
释义 | 提出发展中国三产化著名学者贺有利2009年11月10日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或三次产业的“三业鼎立”的观点。中国三产化著名学者贺有利2011年7月8日提出“三业鼎立,两轮驱动”的观点。只有将“三业鼎立,两轮驱动”结合起来,才是全面的发展思想,才是协调的发展思想,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核心观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三业鼎立,两轮驱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三业鼎立,两轮驱动。三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也可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三产化(亦可称服务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轮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中国应同步推进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中国应在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 三业鼎立,两轮驱动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理论阐述一、三业并重 三业鼎立 经济主要由农业、工业、服务业组成,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动力,服务业是主力。十一五时期, 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2005年的40.5%,增长到2010年的43.0%,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31.4%,增长到2010年的34.8%,提高了3.4个百分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中国是大国,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 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各类产业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因此,不仅要重视农业、工业,还要加快服务业发展。 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多、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化工业项目,一些重化工业发展过快过猛,出现了用污染和能源换取“快速发展”的现象,出现了用污染和能源换取外汇的现象。在保持合理重化工业规模的前提下,要转变过度重视重化工业的观念,遏制重化工业规模的过度膨胀,防止重化工业产能的大量过剩,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国民经济的增长由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投资和产值转向服务业的投资、产值和就业,否则,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将很难实现。 农业及农村、农民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我国发展改革稳定的基础。服务业虽然受到中央的重视,但许多地方政府相对工业、农业经常忽视服务业。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或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要优先发展服务业,调整振兴工业,稳定提高农业;要三业并重,三业并举,三业鼎立,使三业共同举起中国经济这个巨“鼎”。 二、城乡并重两轮驱动 国家或区域由城镇和农村组成, 城镇的发展被定义为城镇化或新型城镇化, 我国农村的发展被定义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城镇化提高4个百分点。中国的建设必须城乡并重, 两轮驱动,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统筹考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控制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是解决特大城市交通堵塞、大气污染和高房价的关键。为了既防止特大城市的规模膨胀,又提高投资效益,应该加快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将产业和项目建设在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或特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建议从现在开始,国家的重大工业项目或新设的开发区(工业区、保税区等)一般不在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主城区布局,一般布局在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新城区)或特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 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县域中心与中心镇的建设, 县域中心与中心镇是以城促乡的有效环节,是以工补农的关键环节,是以商补农的有效环节;是我国吸引农村人口集聚的最佳环节,是解决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的战略措施。县域中心与中心镇相对农村的村、乡投资具有规模大效益高的规模优势,是解决我国“ 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三产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中国农村的人口将越来越少,中国农村的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50.32%降到15%左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一些山高沟深村村通成本非常高的人口较少的自然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行撤村并村,积极稳妥推动农村的人口向县域中心及中小城市、中心镇集中,既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又防止了特大城市人口和规模的畸形膨胀。山高沟深人口较少的自然村的撤村并村常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山高沟深人口较少的自然村的撤村并村作好了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工业的发展被定义为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农业的发展被定义为农业现代化; 服务业的发展可定义为三产化、服务化或服务现代化。 2010年我国农业增加值40497亿元,工业增加值1600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10.2:40.2:43.0,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工业增加值。当前,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工业化、城镇化, 城镇化的动力是工业化。这种片面观点使过分重视工业,已出现过度重化工业化的现象,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居高不下,经济结构调整缓慢,转变发展方式困难。例如《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日在《财经纵横》中报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力量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607.0亿元,到2010年的160030亿元,增长了98.58倍。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到2010年的171005亿元,增长了194.99倍。改革开放32年来, 服务业产值增长速度是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的1.98倍, 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比工业多11709.5亿元。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时期 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 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实质中国目前处在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 处在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十一五时期,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的就业提高了3.4个百分点。在经济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最多、最快, 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最多、最快。 城镇化实质是非农的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就业及就业家属的集聚。改革开放32年来, 服务业就业增长速度是工业就业增长速度的近3倍;服务业增加的就业是工业增加就业的2.2倍;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比工业多11709.5亿元,因此,改革开放32年来,三产化对城镇化的贡献大于工业化对城镇化贡献。 今后,服务业对经济、就业、城镇化的贡献将会更大,三产化是城镇化后期的主要动力。 五、中国城市的三产化浪潮 城镇化的动力是三产化、工业化,在城镇化的初期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次要动力是三产化。在城镇化的后期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三产化, 次要动力是工业化。今后,服务业对经济、就业、城镇化的贡献将会更大。例如, 201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已达75%,上海市已达57%,广州市已达6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城市目前已掀起三产化的浪潮,城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迅速扩大,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交通堵塞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必须进行第二产业退出城市市区,第三产业进入城市市区的“退二进三”;必须进行工业退出城市市区,进入方便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处理的开发区和工业区的“退城进区”。例如,北京的首钢等企业的工业生产外迁曹妃甸。 六、营造三产化的发展环境 当前,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工业化、城镇化, 城镇化的动力是工业化。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主要强调工业化,忽视了三产化, 忽视了农业现代化, 忽视了新农村建设。当前,一般讲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忽视了三产化,忽视了新农村建设。当前,一些文章或领导也讲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两轮驱动。 农业、工业、服务业或三次产业的“三业鼎立”是笔者2009年11月10日提出的观点。2011年7月8日笔者提出应该为“三业鼎立,两轮驱动”,只有将“三业鼎立,两轮驱动”结合起来,才是全面的发展思想,才是协调的发展思想,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我国地方政府的许多领导在谈发展时经常讲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常常遗忘服务业, 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地方大员仍不重视, 服务业的发展怎么能够加快? 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怎么能够提高? 经济怎么能够协调发展?经济怎么能够科学发展?中国应同步推进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应该坚持三业鼎立,两轮驱动,同步推进三产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防止过度重化工业化。 七、中国特色三产化/服务化道路 中国已经在探讨实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民经济主要由农业、工业、服务业组成,从国民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组成,从第三产业/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解决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协调,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目前服务业及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人数偏低,实质也是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生产环节中国制造的优势,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学生与农民工)相结合,实现服务业及生产服务业与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的互动,这是解决服务业滞后与就业难的“一箭双雕”的事半功倍的战略之策,这是中国民富国强的战略之策。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提高我国三产化/服务化的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道路,探讨中国特色三产化/服务化道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