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
释义 | 概述温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做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定,并将其确定为温州市“十二五”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就是指通过明确目标来推动政府转型,切实推动市场与社会的发展完善,社会发展,促成”生态、生意、生活”的融合,“前生、今生、来生”的融合,满足老百姓的安全、富足、认同、公平与成就感需要。三生融合”这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提法,勾画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这是温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把握温州现阶段发展特征,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部署。 释义“三生”即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融合”有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诠释。空间维度“三生”指现实环境与条件的创设,是生命存在之基本形态,社会发展之根本保障,具体到的是“生态”、“生产”、“生活”。生态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生产包括创业与创新,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时间维度“三生”指历史文化积淀与对未来发展的关怀,是人类生命延续之基因、代际关怀之历史使命,具体到的是“前生”、“今生”、“来生”,例如:是幸福的主观评价标准。“前生”既表明了幸福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也表明前人辛勤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恰是今人幸福的源头和基础;“今生”强调的是对当下生活的统筹协调,幸福是一种有节制有条件的享受与快乐体验;“来生”内涵体现了代际公平的法理精神和关爱子孙后代的伦理思想,任何一代人的生存不仅不能侵害下代人的生存机会和幸福权力,需要努力为下一代人造福。“时间三生”提出区域发展的第二个要求是把握好“价值导向,并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一个是科学发展观,一个是老百姓的理性幸福观。 内涵“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幸福内涵,幸福温州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感受。综合起来,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展开说有六个方面,即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让人民群众有富足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让人民群众有稳定感;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实现自我、受人尊重,让人民群众有成就感;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让人民群众有舒适感;崇文尚德、守望相助,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 举措全面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要以公共服务为取向,推进政府创新;以城乡统筹为途径,推进社会升级;以优化环境为载体,推进经济转型;以生态文化为引领,建设生态文明的幸福家园。 大建设实现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今年温州全市投资总量、投资率取得历史性突破,投资增幅全省第一,为全省投资增长做出积极贡献。1至11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3亿元,同比增长94.8%。1至11月份,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34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7.4%,同比增长81.1%,完成率为历史上最好一年,位居全省前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推动实施,为温州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奠定基础。2011年——新建城市绿地400多公顷,人均新增绿地4%;杨府山、白鹿洲等五大公园同时向市民开放;温州市域铁路S1线开工建设;沈海复线、绕城等4条高速公路一年时间内从图纸变为工地;“两拆两绿”、“揭疤栽花”、“城乡统筹”、 “互学互比”、“总部基地” ……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为民生幸福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注解;投资达15亿元的温州肯恩大学也获得教育部批准,即将投建……此刻的温州,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未来的温州必将成为幸福之城。 建绿温州新建城市绿地400多公顷,到2012年末,城区将建成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九山公园二期、墨池公园、防洪堤滨水景观工程等5个市级综合型公园广场,建设28个区级综合性公园,新建和改造291个街头绿地,构建8条沿路绿色屏障,从而为老百姓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 惠民工程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民生工程,就是切实保障市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和增强城市留人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温州坚持“一手抓市场调控,一手抓住房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平台、社会化的建设主体、多样化的供应方式新机制,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多方筹集资金,落实土地供应,优先办理各项报批手续,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温州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6个,共125.9万平方米、12280套,提前超额完成2011年度省政府下达的87.03万平方米、11960套的目标任务。在201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汇总表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扩建工程、温州医学院新校园、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市第八中学迁建工程等教育设施建设项目占12项;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迁建、温州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建设工程、温州康宁医院改扩建工程等医疗设施建设项目9项。同类项目如此之多,为近年少见。 交通项目大投入高产出是未来五年温州交通发展的主格调,这既是温州交通发展的一次大“补课”,也体现了温州交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温州正倾力打造现代化交通,编织“1650”大都市快速交通网,构建国家级交通枢纽,改善温州内部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水平。 今年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实施44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04亿元。其中,今年安排开工的有24个,在全市年度所有重点开工项目70个中占三分之一。在六类重点建设项目中,交通项目的开工数量最多,比开工项目数量排第二的社会发展项目多10个。1至10月底,全市交通项目完成投资53.04亿元,占年度计划51%。 城市空间城市战略地位的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需要沃土和空间的保障。然而,长期以来,温州发展饱受土地要素的制约和空间资源束缚。因此,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向海洋拓展城市空间,是温州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龙湾往洞头的灵霓大堤边,一条长达17公里的堤坝,在海边围出了广阔的土地。曾经的滩涂,这里如今成了一片建设的热土。新种植的绿树,在海风的“嬉戏”下,左右摇摆,好像在欢笑。时而驶过的工程车,告诉人们这里正在进行着大建设。这里,就是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所在地。 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位于瓯江口外,介于灵昆岛东滩与霓屿岛之间,工程总投资13.5亿元。这是温州已完成施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围涂工程,形成了3.6万亩围区,为瓯江口新区的发展提供空间基础。下阶段,将按照“一次规划、滚动开发”的原则,同步推进一期围区造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引进入驻等工作,加快推进新区造城和产业集聚发展。 黄金海岸线上多项围垦工作已全面铺开。今年温州围垦投资计划完成15亿元,至10月底,已经完成10亿元。全市海涂围垦面积为40万亩,其中,今年新增圈围1万亩,预计本月底可以完成。 在建的围垦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苍南江南海涂围垦,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完工;此外,瑞安丁山一期围垦、乐清胜利塘北片围垦、平阳西湾南片围垦也进入扫尾阶段;瓯飞工程促淤工作6月份开工。 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温州去年启动“六城联创”活动,加速推进了文化建设。今年,全市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类别繁多,数量多达十余项。体育场馆、图书馆、学校、文化中心等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大平台。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底,全市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5.19亿元,占年度计划54.6%,其中文化领域项目占大部分。 不久的将来,市民或可在家门口欣赏到全国性大型赛事,以及国际顶尖单项赛事,领略体育文化的魅力――温州奥体中心已经在建。奥体中心选址于大罗山山脚,位于龙湾行政中心南侧,包括可容纳6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以及5000人座综合体育馆、千人座游泳馆、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永中校区。该中心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是温州体育中心的5倍。 未来“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这是一幅令人憧憬的美好蓝图,这是一个需要艰苦奋斗的伟大事业。站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勤劳、智慧、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曾有改革开放先行的成功实践,也必定会有跨越发展、幸福建设的新锐探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