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国演义:军事史专家校注本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精装: 118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220064454

条形码: 9787220064456

作者简介

任昭坤 重庆綦江人,1943年生。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军二十多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先秦、秦汉、三国部分副主编。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部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大辞典》等三国军事史部分,评传《曹操》、《诸葛亮》,专著《中国军事文学史》,及军事史,军事文学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民所熟悉。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晋朝史学家陈寿把这段历史编成史书《三国志》,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博引群书,注文多出本文数倍,增补了许多材料。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也是一本写三国历史的史书。同时,有关三国的故事一直流传不断。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据杜宝《大业拾遗录》记载,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

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宋、元时代,三国人物已由民间艺人带上讲台或舞台,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说三分”(即说三国故事)已是“说话”中的独立科目之一,并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著名艺人。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故事的最早讲史话本,是元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刊刻的《三分事略》,可能就是宋人说话的底本。《三分事略》共分上中下三卷,从刘秀赏春、司马仲相阴间断狱开篇;正文从桃园结义开始,以诸葛亮病死结束,长达八万多字,虽然叙写简率,但三国故事的始末已粗具梗概。金院本、元杂剧也常常搬演三国故事,现今存留的剧目就有四十多种,剧本有一、二十种。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就是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写作者是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 志》)的说法,是符合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实际情况的。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仅有的一些材料记载,多有参差,其中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较为可信。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至正甲辰是公元一三六四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在一三三○到一四○○年间。他所写的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现在留存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等。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除现存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外,尚有《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二种。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他接近社会下层,目睹当时现实斗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提出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任何设想。从罗贯中所写几种小说的思想倾向看,他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罗贯中一定程度上看到社会动乱的某种政治因素,但他所持的态度是错误的,他从根本上否定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他这种政治主张不仅表现在《三国演义》里,在《隋唐志传》和《三遂平妖传》里也有明显反映。

现在可以见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本子,是明弘治甲寅(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至于这个刻本与罗贯中原本之间,内容上有无不同,现在没有资料可供说明。在这以后,《三国演义》刊本越来越多,现在可见的明末刊本就有二十多种,说明流传很广。有的刊本除了加上总评、回评、眉批、夹批外,内容上几乎是相同的。

清朝初年,毛纶(字声山)、毛宗岗(字序始)父子,假托“古本”,对《三国演义》重新加以修订,并逐回评论。他们在修订中,进一步突出以蜀汉为正统,明确指出,把曹魏定为正统是错误的,而采用朱熹在《通鉴纲目》里关于蜀汉是正统的说法,声称“余故折衷于紫阳《纲目》,而特于《演义》中附正之。”(《读三国志法》)其次,是推崇关羽,认为关羽“报主之志坚”,“酬恩之义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读三国志法》)。毛纶、毛宗岗如

此修订《三国演义》,使得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观念更加浓厚。清朝统治者很看重《三国演义》,曾派人同《四书》一起译成满文,并对作为“忠”“义”化身的关羽大加吹捧;同时,为了鼓吹封建伦理观念以维护封建统治,清代统治者还大肆宣扬封建正统观念,他们以标榜“为明复仇”为号召,修建朱明陵园,自居于继明的“正统”。毛氏父子的修订,跟清代统治阶级的观点是正相符合的。此外,毛纶、毛宗岗对文字情节也作了不少改动,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所说:“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馀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这种修饰加工工作,改变了原本若干松散拖沓的地方,使全书更加紧凑畅达,成为《三国演义》广泛流传的一种本子。毛纶、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刊行之后,至今又约三百年了,内容上没有什么大变动。

《三国演义》写作的演变过程,有值得注意的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在集体创作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作者有民间艺人,也有封建文人,他们的政治、艺术观点和创作意图各有差别,在漫

长时期的传说和口头、书面的艺术创作里,集纳和熔铸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所以《三国演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思想倾向。

第二,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三国的人物故事久已流传,为人们所熟悉,这就使创作活动受到某种制约,即不能完全无视原有的三国人物和故事。然而,作者虽不能全盘改变原有的人物和情节,却可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决定取舍,有意识地突出或删去某些方面,进行艺术虚构,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等等。所以,《三国演义》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一定程度地描写了封建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关系和生活面貌;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某些罪恶;提供了认识封建社会政治、

军事斗争的部分材料;并塑造出一些较有影响的人物形象,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封建文人编修的史书,固然是为维护封建制度服 务的,即使是民间的、或接近于民间的文艺,也经常受到地主阶级思想不同程度的侵蚀。因此,在民间流行的平话和戏曲,有的封建意识也相当浓重,如《三分事略》、金元戏曲中的三国戏,封建意识就十分明显。《三国演义》的作者从维护封建统治立场出发,不但承袭了“正史”和平话、戏曲中的一些封建意识,而且还根据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某些方面有所强化,这应该引起注意。由此可知,《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它展示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暴露他们凶残阴险的种种罪恶,在封建统治者残民以逞之下,不难看出广大人民遭受蹂躏的痛苦和不幸。另外《三国演义》在鼓吹实施“王道”“仁政”的同时,歌颂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鼓吹“英雄”史观、神权思想和封建迷信;提倡封建道德,特别宣扬忠”“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的教导,有批判地阅读《三国演义》,把这部小说当作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思想材料。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地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况。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以武装斗争来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终于在公元一八四年像一声霹雳,猛然地爆发了。黄巾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动摇了它的基础,直接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生存。地主阶级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对黄巾起义军进行疯狂屠杀。黄巾起义军虽然在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罪恶的东汉王朝也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无法再维持对全国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各派武装集团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不择手段地发展势力,扩大地盘,他们之间面临着一场为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血腥斗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地主武装,为了取代东汉王朝,攫取财产和权力,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在这种火烧眉睫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一面“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第一回),负隅顽抗;一面调兵遣将,向黄巾起义军反扑过来。

媒体评论

前言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志演义》、《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英雄志传》、《三国全传》,简称《三国》。作者是元明之际的罗贯中,内容以描写三国时期军事斗争为主。

一、故事来源和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围绕着对三国战争的反映,悠悠逾千年。

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集团间的斗争历史,魏晋史学家陈寿早有《三国志》记载。南北朝初期裴松之征引野史杂传为《三国志》作注,大大丰富了《三国志》内容,其中自然有传说

成分。同时的《裴子语林》、 《世说新语》诸书也辑录有三国人物的奇闻轶事。唐代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记隋炀帝观看“水饰”,有“曹瞒浴谯水击蛟”、“刘备乘马渡檀溪”等, 皆刻木为之。刘知几《史通·采撰》认为“诸葛犹存” (指“死诸葛怖生仲达”)之类, “皆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李商隐《骄儿诗》描写儿童也熟悉三国故事,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至迟在晚唐,三国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繁荣的市民“说话”讲史文艺中,有专门“说三分”的科目和艺人。而且故事中存在拥刘反曹倾向。苏轼《志林》有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

败,即喜唱快。”保存下来的宋元话本《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 已粗具《三国演义》的基本轮廓,但叙事简略,文笔粗糙。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改编为三国戏剧,元杂剧中三国戏就有四五十种之多,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城托孤等精彩故事有血有肉, 内容丰富。罗贯中充分利用《三国志》及裴注提供的史料,又大量采录话本、戏剧、民间传说的内容,虚构很多细节,将文人素养与民间文艺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据一般考订认为,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约生活在1330—1400年间。从《三国演义》描述的大将军、碗口铳、一窝蜂、地雷等明初始有的火器来看, 《三国演

义》成书当在明初。书中只有智慧过人的孔明才能使用先进火器,说明作者所处时代还是冷兵器为主,与明代初兵器状况吻合,而远未达到明中叶“京军十万,火器手居其六”(《明史.兵志》)的火器发达水平。《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是有人在罗贯中明初原著基础上进行一些小修改后刻印的,但卷之十八《诸葛亮七擒孟获》、二十《诸葛亮二出祁山》、二十一《孔明火烧木栅寨》等则里的火器描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当是原作固有。

二、主要军事内容

《三国演义》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战争史。东汉王朝在黄巾农民起义战争,中击下, 四分五裂。董卓入朝作乱,军阀混战,王朝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形成时期。曹操逐鹿中原,决战官渡,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孙权刘备联军大胜曹操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几年后刘备率军攻取巴蜀,入主成都,与曹操、孙权形成三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政权,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告成。经过50年的长期战争,曹魏灭了蜀汉,鼎立时期结束,历史进入三国后期。而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氏以晋代魏后,于公元280年又灭了孙吴,最终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就是着重描写这时期90年的战争史的。而且,它充分发挥了文学的特长,所反映的战争史比史书《三国志》上的内容集中、系统、生动得多。全书写了几十场战事,一个接一个,贯

串始终。其中,黄巾战争、讨董战争、官渡之战、赤壁大战、渭南之战、吴蜀争荆州、诸葛亮南征、诸葛亮攻魏、魏灭蜀汉等重大战事,便是它的重点内容,超过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其

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攻魏之战,竟占了全书的八分之一。而《三国演义》里出现不多的政治事件, 多是作为战争史的“过门”写的。如董卓弄权,是黄巾战争的结果,又是讨董战争

的起因,只不过是衔接两次战争的插曲而已。

……

目录

前言

正文目录

正文

附录

正文目录

第 一 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 二 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 三 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 四 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 五 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 六 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 七 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 八 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 九 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催听贾诩

第 十 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 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 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 回 李雇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 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 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 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清水

第十七 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 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晴

第十九 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 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 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鸟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穰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 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