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市合理规模
释义

城市的合理规模

至今,仍然没有人找到最佳的城市规模。也许,根本不存在统一的、能被普遍承认的城市最佳规模。国家的城镇体系,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永远是有大量不同规模的城镇组成的。因此, 确定一个城市的合理规模, 只能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 确定一个大体相宜的规模。

首先,下面将主要从自然资源因素、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因素、经济效益因素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影响因素

(一)自然资源因素

在自然资源因素中,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又是最重要。扩大城市的建设规模或降低城市的人口密度,可以通过扩展城市用地来解决。但是,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城市郊区耕地经过人们长时期的耕耘,已经成为居民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基地。因此我们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时,还必须考虑同农业、林业用地的综合平衡问题。

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规模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时,首先立足于城市自身的水资源条件。在城市水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除适当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还应当尽量避免发展那些用水量大的工业项目。

(二)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因素

所谓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在城市有限的地域空间内的大气、水体、土壤等这些环境要素自净能力的限度。城市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当城市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就要发射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那些位于特殊地理位置(如山谷地带)的城市,容易在城市上空产生大雾或逆温层的城市,及城市范围内水体置换周期长的城市,大气或者水体的污染就会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时,必须充分考虑与其环境容量相适应。

当然,一个城市的环境容量虽然很大,如果管理混乱,工业“三废”得不到治理,城市也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在确定一个城市的合理规模时,不仅要看其环境容量的大小,还要看城市质量的现状。在城市工业“三废”和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低劣的情况下,起码在近期内,不应该把城市的规模确定得太大。

(三)经济效益因素

所谓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就是从一个城市的投入、产出损益比较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合理规模。其中,城市的总产出,应当包括城市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的价值量;城市的总投入,则既要包括城市里所有企业、部门的投入,又要包括所有企业部门所造成的外部损失,以及为了在城市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所花费的全部投资量。

当城市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得大于失时,可以认为这时的城市规模是合理的或者比较合理的;反之,就可以认为城市规模过大了。

城市存在着一个内在增长的驱动力, 即规模收益递增, 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较完善的生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 集中的有规模的市场, 并且会由于企业和人口的集中而在技术、知识、信息传递、人力资本贡献等方面形成溢出效应,因而产生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的聚集效应,城市经济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集聚经济,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它有同类企业的集聚经济和多类企业的集聚经济.同类企业的集聚经济可以使顾客节省采购成本,增加“引致消费”;使厂商可以开展专业化合作,促进良性竞争。多企业的集聚经济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体系,彼此互为对方的原料供应商或产品使用者,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仓储,缩短了运距,节约了时间,最终使各方都提高了效益;同时,不同企业的集聚,可以协调各种不稳定因素,克服由于偶然性、季节性、周期性所导致的市场波动,促进经济稳定)

。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的生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集中的、有规模的市场,并且会由于企业和人口的集中而在技术、知识、信息传递、人力资本贡献等方面形成溢出效应,因而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外部成本也会上升,包括由于人口密集导致的居住、交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生产环境恶化等。为此需要付出巨额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环境治理成本。从全社会的角度而言,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外部成本不能抵消城市带来的收益。但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了城市的外部成本,采取了严格限制城市规模、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这一政策牺牲了城市的规模收益,牺牲了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机会,是一种代价非常高昂的政策。因此,研究和发现城市的最优规模范围,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至关重要。

1、城市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发展100 —400 万人口的大城市。政府政策应有意识地推动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加速发展成为规模优化的城市, 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的规模与收益

上述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低于10 万人时,规模收益很低而负担的成本很高,经济效益较差。在城市的总规模收益和外部成本两者相抵后,大致在10 —1000 万人规模区间都有正的净规模收益。在100 —400 万人之间时城市的净规模收益最大,在最高点(200 万人)大约相当于城市GDP 的19 %左右。此后逐步下降, 直到超过1000 万人才变为负值,即规模收益被外部成本抵消,再继续扩大规模将造成经济的净损失。这一结果说明,更多地发展规模在100 —400 万人范围的城市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2、我国建制镇的发展要控制其数量, 提高其素质, 扩大平均规模。我国小城镇建设过于分散, 发达地区乡乡为镇。小城镇的这种“小而散”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已在不少地方日趋明显。因此, 调整小城镇布局, 促进小城镇的适当集中, 应当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

3、我国现有大城市的发展要控制其规模, 提高其质量。对已经是大城市, 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要尽可能控制人口规模的高度膨胀, 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放在提高城市质量、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上, 培育大城市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带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