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碹 |
释义 | 陈碹(1365一1433年),字彦纯,今安徽合肥人。明太祖时替其父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曾修理 过都江堰。建文四年(1402年)因征西南有功,迁四 明代时,淮扬运河以西计有24个小湖,自宋代K‘ 便开始在湖上行船,但湖面宽阔,风涛险恶,威胁漕船的安全。宣德七年(1432年)在前人基础 莎 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后又擢右军都督府都督佥 事。成祖即位封平江伯,食禄l 000石。成祖迁都北京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北移,但每年仍需从南方运上大筑宝应、汜光、白马诸湖长堤,陈碹在堤上修纤道,并在高邮湖堤堤内凿渠40里,以避风涛之险。几次 大的增筑后,过湖运输条件大为改善,运输能力大为增强。 输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到北京,以维持中央庞大的 官僚机构和军队,这样,修建南北运输通道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为了保持运河水位,保证漕运畅通,陈碹还在淮扬运河东岸置平水闸数十座,如高邮境内的五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陈逭为总 兵官,总督海运。当年陈碹从海上运粮49万石到北 京及辽东,并筑天津卫城,建百万仓于直沽。永乐九年(1411年)因海啸冲坏海门至盐城的130咀防 里闸、车逻港闸等。蓄水三尺五寸,俟其水涨,听其 自泄,使“上河之水蓄泄有常,下河之水涨落以渐,水年不至于淹漫,旱年不至于干涸。”“并沿淮扬运 河分设浅铺,额造浅船,编设浅夫,责令浅夫常年捞浅。”自是“塘岸益坚,河底益深,便遇干旱,(漕 船)并不壅塞。” 波堤,他率领40万兵上修筑坍毁的海堤l 8 ooo余 丈.保住了海门、盐域一线数十万民众的生命财 产。永乐十年春,陈碹见青浦海滨是长江和东海的交汇之处,航道上浅滩多,无标识可辨,稍有不慎, 淮河段工程竣工后,他叉主持了一系列治运 工程,如疏浚徐州至济宁河道,又因徐州、吕梁二洪险恶,乃凿二洪巨石,于洪口建闸,以平水势。筑 舟师就会出事,便上奏成祖,请于青浦筑土山,方 圆100丈,高30余丈,立烽堠作标识(实为我国沿海的一座雏形灯塔)。烽堠建成之后,被明成祖赐名 沛县昭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长江,为运河过江的另一水道;开浚仪真、瓜洲二港。 为“宝山“,并亲自撰文为记。 由于海上风大浪涌,船只经常沉没。永乐九年,明成祖采纳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建}义,重建了 今山东境内的会通河,使京杭运河全线贯通,遂罢 自淮河北至临清依水势高下,增建节制闸47座,以 时启闭。于运河转运枢纽如淮安、徐州、临清、通州 等地建立粮仓50处,称为常盈仓,以便漕粮存储转运。白淮河至通州建铺舍568处,每处设浅夫引导 船只,以免搁浅。江南漕粮原为民运至北京,他建 海运用河运。陈埴又负责运河漕运,于湖广、江西造浅底船2 000余艘,每年运粮200万石北七,后又 增至500万石。当时的京杭运河虽已全线贯通,但 两岸残破不堪,还有大量的治理工程要做。当时漕 船北上经过淮安时,要转陆运过五座水坝,再逆水 西行20里到清河口,花费很大。永乐三十年(1415 议改为就近人淮、徐等仓,由官军接运至京,这种 做法被叫做“兑运”。 陈碹管理运河漕运达30年之久,其间治河,督 运,建立运河维修、漕运管理等各项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奠定了以后运河漕运制度的基础,受 年)陈碹开沙河故道,凿渠20里,自淮安城西的管 家湖引水至鸭陈口人淮,与北岸的清河口相对,名 清江浦,并设新庄、福兴、清江、移风四闸以宣泄水量,又沿湖lO里筑堤行舟,从此漕船直达于河,节 省了很多费用。 到r人们高度赞誉。《明史·陈造传》赞扬他:“凡 所规划,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 策。”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运河工程和管理专家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