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幽玄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日本幽玄 作 者:(日)能势朝次,(日)大西克礼 ,王向远 编译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1-6-1 ISBN: 9787546353890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物哀》的姊妹篇,将两部同名著作《“幽玄”论》全文译出,又将古典名家的“幽玄”论原典择要译出,使古代“幽玄”原典与现代“幽玄”研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千年来的“日本幽玄”论,为中国读者通过原典系统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幽玄”观、把握日本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神韵,提供了可靠的阅读与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能势朝次,学者、日本古典文学研究家,著有《幽玄论》《能乐源流考》及多卷本《能势朝次著作集》等;大西克礼,美学家,日本现代思辨美学的主要确立者,著有《幽玄与物哀》《风雅论》《美意识史》《美学》(上下卷)等,译有康德《判断力批判》等。 目录内容提要 入“幽玄”之境一一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代译序) I 幽玄论(能势朝次) 概说 第一章 一般典籍上的“幽玄” 第二章 歌学、歌论中的“幽玄” 第三章 连歌中的“幽玄” 第四章 能乐中的“幽玄” Ⅱ 幽玄论(大西克礼) 一 作为艺术的歌道,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 二 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 四 正彻、心敬、世阿弥、禅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体”和“有心体 六 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和记述意义 ............ 试读章节幽玄论 能势朝次 本书所研究的是我国中世时代作为审美概念而被艺术界重视的“幽玄”概念,从和歌中的“幽玄”、连歌中的“幽玄”、能乐中的“幽玄”三个方面做了大略的考察。在这三个方面之外,对于一般典籍中使用的“幽玄”以及“幽玄”这个词的起源嬗变等,也做了大体的梳理,因为将“幽玄”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将有助于对文艺上的“幽玄”的理解,故而先设了“一般典籍中的幽玄”一章加以概说。 在处理“幽玄”这个概念的时候,将它与我国重要的文艺理念,如“诚”、“哀”,还有“有心”、“优”、“艳”、“寂”、“心深”、“心细”等文艺术语联系起来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做一番调查探究,但这套丛书中还有其他著作预定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本书在这方面予以从略。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受益良多,特别是久松潜一博士的《日本文学评论史》、冈崎义惠氏的《日本文艺学》、谷山茂氏的《幽玄的研究》,小西甚一氏的《幽玄的原意义》等,给我的启发最大。在此对各位的学恩深表感谢。 概说 一“幽玄”的含义 “幽玄”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这个词的中心在于“玄”字。“幽”是对“玄”的属性加以限定的字。而“玄”这个字,出自老子对所谓的“道”的形容,即“玄之又玄”。单说“玄”也可以,老庄的著作中常用。注释者对这个“玄”注解为“幽远也”、“黑色也”、“天色也”、“幽深难知”等,并对其意义加以限定。 在中国,本来,“幽玄”具有“深远、幽冥,非人智所能窥探与理解”的意思,而老庄和佛教又用以表示其思想状态。因而,“幽玄”在中国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词汇而使用的。这个词原本是用来表示佛教思想的深远,又被老庄哲学借来表现自己的思考方法。很明显它原本是佛界学者创制出来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