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希蛛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日本希蛛 拉丁学名:Achaearanea japonica (Boes. et Str., 1906) 纲:蛛形纲 目:蛛形目 科:球蛛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蔬菜、果树、茶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4~5毫米。背甲淡褐色,颈沟色深,头胸两侧有褐色斑纹。8眼两列。异型,前中眼灰黑色,位于额缘之外,并大于侧眼,前、后中眼间距分别等于其中眼之直径,且大于其中侧眼之间距,前、后侧眼相接并位于同一眼丘上。螯肢褐色。颚叶黄色,细长,两前端稍靠近。下唇宽大于长,其长度为颚叶的1/3,基部暗褐色,前端圆而呈黄色。触肢黄色,其胫、跗节较步足之跗节粗。胸板黄色,呈三角形,前缘宽,略向上弯曲。步足黄褐色,各节离体端色深,第4步足胫节的后半端为黑色;第3步足后跗节末端有黑色轮纹。腹部圆球形有光泽,腹背橙黄色,心脏斑褐色,其末端黑褐,色,心脏斑两侧各有2条镰刀形白色鳞状斑纹,前对大后对小,在镰刀形斑内有黑色斑块,腹部后端有白色弧形斑。雄蛛体长2~3毫米。体色、斑纹与雌蛛同。腹部长圆形。 生物学特性常在稻丛、蔬菜、果树叶间、茶丛及树木叶间张水平不规则网,网上方有枯叶吊挂,雌蛛隐匿其中产卵。卵囊球形,紫色。 地理分布四川、陕西、湖南、台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