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历程:近现代日本人论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历程:近现代日本人论研究 作 者:杨劲松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2月1日 ISBN: 9787112127351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内容简介《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历程:近现代日本人论研究》内容简介:像日本人那样对“我们是谁”的问题高度关注的民族在世界上实属罕见。日本有各种各样回答“日本人是什么”的所谓日本人论,每逢社会重要转折关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日本人论盛行。杨劲松君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确定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浩瀚的文献中仔细淘涤,精心择取、辨析,终于写成了博士论文:《“日本人论”的嬗变:近现代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轨迹》。该论文在答辩过程中就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这次,他将论文加以修改和补充,冠以《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历程——近现代日本人论研究》之名正式出版了。此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日本人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读者可从中看到日本人论的详细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代的主要日本人论的特点。据我所知,这是目前中国人在日本人论研究方面最系统、下工夫最大的一部论著。对一部学术著作最好的评价是看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我可以这样说:今后中国人研究日本人论,此书无论如何是跳不过去的。 作者简介杨劲松,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与文化,曾经发表过《“日本人论”的演变轨迹——从文明开化到经济大国》、《浜口惠俊及其“人际关系主义”理论》、《试论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的走向》等论文。现供职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财外事司。 图书目录序 日本人论与大规模文明社会的整体性研究 第一章 日本人论的产生及综述 第一节 课题的确立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日本人论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 二、文化震惊与文化抉择因素 三、文化堕距与文化焦虑因素 第三节 先行研究概述 一、日本学者的研究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 第四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 三、基本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羽化与蜕变:日本人论与日本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文化失范:西洋文明压力下的自卑与自我批判 一、日本文明半开化论 二、日本风俗改良论 第二节 与强者“联姻”:对西方文化共性的建构 一、日本人与基督徒的共同气质 二、武士道精神与西洋宗教教育的共性 三、日本高雅文化与西洋文化?互补性 四、日本自然风土与西洋地理环境的共性 第三节 文化反击:对欧化主义的反抗及日本文化优越论的泛滥 一、国粹论对欧化主义的反击 二、从文化特性论到种族优越论的演变 三、超越西洋近代模式的喧嚣——“近代超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坠落后的迷失:日本人论与战后文化反省思潮的走向 第一节 文化反省:对战前文化的批判 一、批判天皇制和封建家国观,呼吁人性回归 二、对日本国民性的再认识 三、《菊花与刀》引发的文化讨论 第二节 文化重构:日本文化再定位的尝试 一、放弃提纯日本文化特性的“杂种文化”定位 二、与西欧“平行进化论”为文化特性论打下伏笔 第三节 文化突围:日本文化特性相对性认识论的复苏 一、日本文化传统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关联性 二、“纵式社会结构”与“耻感文化”的价值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崛起后的张扬:日本人论与日本模式普遍性的建构 第一节 “日本模式论”的出台 一、日本近代文明的新定位 二、西方近代化模式的相对性 三、日本文化的承载空间——“世间” 第二节 日本集团主义的心理动因:“甘性构造” 一、“甘性构造”?概念及表现 二、“甘性构造”的文化价值一 第三节 日本集团主义的行为模式:“间人主义” 一、“间人主义”的概念 二、“间人主义”的行为类型——“状况中心型” 三、“间人主义”人际互动的核心要素——“缘” 四、“间人主义”的“原组织”形态——“家元” 第四节 日本集团主义的文化渊源:“家社会文明” 一、日本“家?会文化”的特性 二、日本“家社会文化”与近代化的契合因素 三、日本“家社会文化模式”的普遍性意义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本人论的新动向及末来展望 附录重要日本人论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