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本姬路城天守阁
释义

【名称】日本姬路城天守阁

【类别】建筑

【年代】公元1581~1609年

【原属】日本

【简介】

日本封建制度的三个重要时期是平安(794~1192年)、镰仓(1192~1333年)和室町(1336~1573年)时代。在这三个历史时期,日本的造型艺术也和其他文化一样,大量承袭我国唐制。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本土文化在与之交融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意志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造型面貌。有的时期本土文化面貌鲜明,有的时期几乎与中国唐式文化无异。情况比较复杂。到了室町末期,又经过战乱和兼并,先后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个王朝的统治下,最后完成了国家统一。

京都永禄十一年(公元1563年)至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在美术史上称作安土桃山时代。这一时期在建筑上的重要标志是织田信长兴建的安土城(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安土城仿效中国城市建制,广罗名工巧匠,在城内兴建琼楼玉宇。那种原来为公众共享的寺庙已让位于高大的城楼、宫殿、书院等建筑了。这些建筑都是为了满足最高统治者的享乐。而以城廓的华丽建筑著称的各城城楼,则无非是炫耀最高统治者的权势。著名的姬路城城楼建筑(建于1581~1609年),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艺术之一。

姬路城城楼在所有城廓建筑中最富独创性,尤其是它的天守阁。天守阁是护城的祭祀高坛,也是作城廓防卫用的高大城楼(那时各城池上的城楼都称天守阁,以为祭坛),墙上与楼门都有射击孔。城内还有千姬化妆楼、媪之石、菊井等名胜,极尽豪华之能事。姬路城天守阁,从立面看近似正方形。在主城楼的四角紧密依附着大小四座附城楼(即小天守阁)。而每一附城楼的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单独地看每一天守台都是正方形的,然而凑在一起时,排列交错,各有变化,互为不同。因此,整座城楼从平面图看,显然与从立面得到的感受不同。这些方形天守阁,高低不一,交错参差。屋顶的挑檐四方漫射。前后配搭各有特色。此外,各城楼的窗户形状大小也不统一。更有趣的是,通往各城楼的通道,有的有两条,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是从小天守阁的通道通向大天守阁,有的一座天守阁本身有好几条通道。这种多样统一的建筑造型,实际上外观是五层,内部是六层,地下一层,墙基为石块砌成。给人以繁杂而雄丽的印象。远远眺望,楼阁重叠,变化多姿,蔚为壮观。这是建筑术摆脱奈良、平安时期那种典型划一的建筑原理的一种创造性表现。据日本建筑学家认为:日本在16世纪建筑上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结合得十分紧密。尤其是它的功利主义,发展至江户时代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姬路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的姬山上。因城墙与城楼系白墙灰瓦,形似白鹭,故又称白鹭城。城墙建于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城楼天守阁共三层。经庆长六年(公元1601年)池田辉政时,又改建天守阁与护城河。如今被定为国家保护文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