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民观视角下的毛泽东执政思想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丛书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平装: 31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2930495 条形码: 9787562930495 尺寸: 24.4 x 16.8 x 2.4 cm 重量: 499 g 内容简介《人民观视角下的毛泽东执政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执政理论新的内涵对毛泽东执政思想进行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探讨,即将毛泽东的执政思想定位于毛泽东对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党如何执政的相关建设的结合的理论。同时从为谁执政、谁来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以及执政评判五个方面对毛泽东执政思想所体现出来的人民性特征进行相对客观、全面的探讨,力图从对人民观视角下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全面探讨中,梳理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般规律。 目录导论 第一章 毛泽东人民观是其执政思想的立论基础 第一节 毛泽东人民观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的内涵界定、判断标准以及结构分析 二、理论基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三、群众路线: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 四、理论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 毛泽东执政思想是其人民观的延伸与扩展 一、毛泽东人民观是其执政思想的实质 二、毛泽东执政思想是其人民观合乎逻辑的体现和发展 第二章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之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初步形成(1919-1927) 二、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形成与发展(1927-1949) 三、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时期的发展及失误(1949-1976) 第二节 促使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形成的相关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思想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二、传统民本思想和大同理想是其民族文化根源 三、西方民主理论的思想启迪 四、孙中山民主政治思想与实践的直接影响 五、局部执政、夺取政权以及全国执政的实践是其社会基础 六、深厚的爱国救民情怀是其形成的主观条件 第三节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的形成特点 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夺取政权、为人民执政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相一致 三、在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治国理政文化基础上形成 第三章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本质论 一、执政本质解决的是为谁执政的问题 二、执政地位源于人民的选择与重托 三、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具 第二节 “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的执政党自身建设论 一、执政党自身建设解决的是谁来执政的问题 二、按照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推进执政党各项建设 三、执政能力建设:向人民群众学习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统一 第三节 “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执政基础建设论 一、执政基础建设解决的是靠谁执政的问题 二、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是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力量源泉 三、解决农民问题是事关党和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四、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执政方式与执政体制建设论 一、执政方式与执政体制解决的是如何有效执政的问题 二、人民民主与人民监督是坚持执政方式中的人民观的根本要求 三、执政建国后毛泽东对党的执政体制建设的初步探索 四、对毛泽东执政方式与执政体制建设理论的评价及其带来的启示 第五节 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与认同为核心构建执政合法性 一、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与认同决定执政党建设以及执政活动的成败 二、毛泽东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与认同为核心构建党的执政合法性 三、政党权威与合法性建构的认知与评价 四、从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出发点到意识形态合法性建构的失误 第四章 毛泽东晚年执政思想对人民观的偏离及其原因 第一节 毛泽东晚年执政思想对其人民观的偏离 一、为民做主论的误区及对个人崇拜问题认识的反复 二、对执政党的执政任务的认识上的反复 三、执政主体建设上: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制度体制建设则相对不足 四、对人民概念的界定反复以及在“双百”方针、多党合作等政策上的失误 五、民主与监督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在实践中出现偏差 第二节 毛泽东晚年执政思想偏离人民观的原因 一、小农意识以及小生产者的民族心理习惯影响 二、理论准备不足以及传统政治文化消极因子的不良影响 三、缺乏执政经验以及对意识形态的过分依赖 四、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向建设哲学转变的不彻底性 五、复杂的执政背景和国内外执政环境 第三节 科学认识毛泽东晚年执政思想的失误问题 一、毛泽东在探索如何为民执政中出现的失误 二、将毛泽东在晚年的失误放到他一生的历史功过中综合评说 三、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对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启示 第五章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之历史评价与时代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之理论创新 一、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执政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二、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超越 三、对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 第二节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之历史地位 一、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指导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与全国执政的理论基础 三、指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一、邓小平对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对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第六章 毛泽东人民观指导下的执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二节 坚持科学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一、人民群众是权力的来源,坚持权为民所用 二、珍视执政地位,实现由结构型政党向功能型政党的转变 三、坚决反对特权,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在党内的滋生 第三节 与时俱进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党完成执政任务和实现人民利益服务 第四节 坚持执政方式变革科学性、有效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 二、政党-国家-社会关系的科学界定与公民社会建设 第五节 根据人民利益变化与时代发展加强执政合法性建设 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利益关系,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 二、认真解决权力腐败、社会贫富悬殊等重大社会问题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