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面纹玉琮 |
释义 | 简介人面纹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文物形态人面纹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高9、上端射径10.9、下端射径10.4、上端孔径5.2、上端孔径4.9厘米。1978年江苏武进寺墩出土。 黛青色玉,有灰褐色斑点。扁方柱体,外方内圆,中间穿孔,两头对钻留有错位台痕,四角分为两节,每节以边角为中线,刻四组简化人面纹,全器共饰八组,纹饰规整,精细。 简化人面纹玉琮我国古代玉琮因其遥远的历史精美绝伦的纹饰,倍受人们的追捧。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玉琮开始在国内兴起,并久盛不衰,逐浪高涨的研究和收藏热潮,成了藏玉者梦寐以求的宠儿。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称为踏步)。 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饰有人面纹或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人兽面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