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才编制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人员编制 拼音:ren yuan bian zhi 基本解释: staffing[英][ˈstɑ:fiŋ] 1. 按照规定能容纳的人数,确定人员编制名额。 《宋史·职官志九》:“﹝客省使﹞旧无定员。”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如:这辆客车的定员是五十五人。 2. 按照岗位及人员能力素质,规定人员编制名额。 《南齐书·崔祖思传》:“正乐定员,唯置三百八十八人。”《宋史·职官志四》:“ 孝帝即位,诏馆职储养人才,不可定员。” 人员编制普若非释义人员编制,又称人员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管理人员在对企业所需人员数量、类型、岗位等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出企业(组织)需要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员的配备数量及界限。 人员编制的分类1、按横向行业结构分,例如部队人员编制标准、学院(师生)人员标准、企业管理人员编制标准等。 2、按综合程度分,单项人员编制标准(以单台设备、单个岗位、单项工作群体为对象制定的定员标准)和综合定员标准(选择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综合反映一单位劳动效率的综合指标来制定人员定员标准,如1979年交通部规定,每辆营业汽车配3.86~4.81人)。 3、按微观组织结构分,企业人员编制、部门人员编制和小组人员编制三级。 人员编制的四大原则以战略为导向 强调岗位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与提升流程的速度与效率相配合。 以现状为基础 强调岗位对未来的适应。一方面必须以岗位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岗位价值发挥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工作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变化对职位的影响和要求。 以工作为中心 强调人与工作的有机融合。充分考虑任职者的职业素质与个人特点;体现职位对人的适应,处理好岗位与人的之间矛盾,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协调与有机融合。 以分析为手段 强调对岗位价值链的系统思考。不仅是对职责、任务、业绩标准、任职资格等要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价值链上每个环节应发挥的作用的系统思考。包括该岗位对组织的贡献,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流程中的位置与角色,其内在各要素的互动与制约关系等。 人员编制的三大方法1、正向定编 即先确定企业的定编人数,再分解为部门定编,然后落实各小组定编人员具体数量。 2、逆向定编 先进行小组人员定编,再进行部门人员汇总,最后得到企业人员定编总数。 3、综合定编 一般先确定生产人员定编数量,再确定管理人员及非生产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比例,最后确定非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定编数量。 人员编制的基本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目标,在许多企业中并不十分明确,就事论事凭感觉或印象要某个或某些部门裁减岗位或人员,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 其实,人员编制的基本依据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或业务目标,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要完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构成了企业形成一切工作的中心。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楚,或者根本没有,企业里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方向和依据。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企业业务目标不明确、或者明确但不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定岗定编是无法进行的。勉强进行,也缺乏说服力。作为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普若非咨询为多家企业设计了组织架构及定岗定编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同。 人员编制的目的是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这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要做的“事”。有了工作目标,然后才需要相应的岗和人来做。当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事”的确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必然涉及企业一系列内外部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变化、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弄清楚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员编制考虑的要素(一)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决定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三个: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才干、精力、经验、习惯、年龄、动机、作风等; (2)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 (3)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普若非管理咨询顾问认为,管理幅度应限制在“至多5人,可能最好是4人”。但这一规则有一个例外,即在组织的基层从事例行工作时,员工相对其他部门的人而言接触人员较少,监督工作不太复杂,则可以有一个较宽的控制幅度。 (二)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亦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基础的。不同的行政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寡不同,但多数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级或高、中、低、基层四级。前者如通用的部、局、处三级建制,后者如国务院、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级领导体制。但无论哪一种层次组建方式,其上下之间都有比较明确和严格的统属关系,都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 人员编制实例解析如何实现“以机定产”原则下的人员编制所谓“以机定产”,是指人员充分配置,物料及时供应,使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进而达到设备产能的最大发挥。 (1)设备决策 1.1进行生产线总体设备配置时,要注意各工序设备产能的均衡性; 1.2必须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1.3不同的工序,不同的生产要求,应配置不同档次的设备; 1.4应合理地对设备性能进行选择,既要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又要尽量降低设备成本; 1.5遇到可以用设备完成又可以用手工完成的工作,要合理进行选择; 1.6要确保半成品、材料的供应,使设备不致因此而停顿; 1.7要保证设备耗材、配件、刀具、模具的供应; 1.8要做好设备工作状况记录及产量统计,正确进行绩效评估; 1.9要及时注意,不断调整设备异动;不断地进行完善; 1.10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是追求更高“设备生产能力”的必要前提。 (2)人员决策 2.1正确进行设备日常工作时间的设定,(即一班制或二班制),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2认真研究人员定编,做到人员的最佳配置; 2.3要进行人员的充分配置,特别是辅助工与杂工的配置,以确保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及最高效率; 2.4要不断进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以便有更多更好的机械操作人员,随时进行岗位填充与调整; 2.5应加强管理,使每个员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6实行严格的人员定编,确保人员数量,并防止造成人员浪费; 2,7实行“人员定岗”,明确设备的具体操作要领,设备操作手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并严格禁止串岗事件的发生; 2.9将设备产量与操作人员工资相结合,并做到奖罚分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