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仁川条约
释义

《仁川条约》,又称《济物浦条约》是朝鲜与日本于1882年8月30日在济物浦(仁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日方代表花房义质和朝鲜代表李裕元、金宏集在济物浦临时会馆签订。条约签署的背景为朝鲜练兵局的士兵袭击日本公使馆的壬午兵变。该条约使日本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

背景—壬午兵变

壬午兵变,又名壬午军乱(임오군란),日本称之为壬午事変。发生在1882年朝鲜王朝的一次政变。

1873年朝鲜王朝国王高宗亲政,兴宣大院君归政隐居,但仍试图插手干涉政务。1882年7月23日(阴历壬午年五月),朝鲜京城五营士兵由于连续十三个月没有领到饷米,聚众喧哗骚动。朝鲜宣惠厅虽然将刚运至京城的漕米发放下去,但是米中掺入砂糠等物,不堪食用。士兵与库吏理论,发生冲突。汉城捕盗厅要将为首士兵四人逮捕斩首。士兵们积怨爆发,同市民一起发动暴动,捣毁宣惠厅堂上官闵谦镐以及闵台镐、韩圭稷等外戚权贵宅第,夺取武库,攻打捕盗厅,然后包围兴宣大院君府第云岘宫,向大院君求助。此外还有几路士兵和市民分别攻打日本公使馆,处死日本籍的新军教官,开仓放粮。

7月24日,暴动士兵和市民攻入昌德宫,杀死躲藏在宫中的闵谦镐、兴寅君李最应(大院君胞兄),并搜寻王妃闵兹映。闵妃化妆成宫女逃往外地。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随员也逃往济物浦(今仁川),由英国军舰搭救回国。7月25日,高宗召大院君入宫,委托其主政,并向暴动士兵宣布闵妃已经死于动乱中,士兵方才撤出王宫,放下武器。

逃到忠州的闵妃和逃回长崎的花房义质分别请求清朝和日本出兵朝鲜。两广总督张树声和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吴长庆率军在南阳登陆,不久赶到汉城。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1500军队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本军驻扎朝鲜。清朝官员拜访日本军人后又探望大院君,并邀请大院君回访。8月26日吴长庆扣留了前往中国军营拜访的大院君,并将其用军舰运回中国天津。清军同时逮捕了李载冕等人,并在汉城郊区逮捕参加过壬午兵变的士兵,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仁川条约》。

内容

该条约共六款,另有续约两款。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惩办‘凶徒’,向日本谢罪,死难者由朝鲜国礼葬;

2赔偿兵费50万元和抚恤金5万元;

3“日本公使署兵员若于备警事”;

4任听日本公使、领事及其随员眷从游历朝鲜内地各处。

尾声

9月3日,日本陆海军将校举行葬仪,将堀本中尉等12具尸体改葬于济物浦的独溪岘地方。朝鲜政府派礼曹佐郎严锡,携带祭品前来会葬。14日将树立在京城内大街钟阁前的石碑毁掉,因为碑文中有“洋夷进犯”云云。至此,花房义质大功告成,离开京城回国。28日他回到东京,在赤坂的临时皇宫向天皇复命。

条约签订之后,朝鲜开始了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训练新军。清朝为加强对朝鲜的控制,与朝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朝鲜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并在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国租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