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仲豪 |
释义 | 陈仲豪,先后在华侨中学、聿怀中学、汕头一中任教,任华侨中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任汕头市教育局副局长。任职期间他做了最重要的两件事是,第一是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是平反改正冤假错案,落实政策。1979年,他参与筹办汕头大学,后担任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 人物简介陈仲豪生于一九二三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早年随经商的父亲来汕求学,就读于汕头大中中学、韩山师范,一九四二考上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抗日学生运动,成为《中国学生导报》的骨干。一九四七年在复旦大学毕业后赴台湾基隆中学任教,从事地下党的工作,一九四九年返回大陆。历任汕头海滨中学、聿怀中学、汕头一中校长,汕头市教育局副局长,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著有《教育人生五十年》一书。 生平事迹陈仲豪1923年出生在揭阳榕城镇,1931年随父到汕头“广州旅汕小学”读书,这座学校是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念办学,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培养了他吃苦节俭的品质和动手能力。1936年,他考上汕头市大中中学,由于日本侵略,学校转到潮阳铜孟乡,在那段时间他开始读一些陈馆长与笔者在一起。进步书刊,如《论持久战》、《群众》、《抗战文艺》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参加抗日救亡的大游行。1939年,他来到当时迁移到揭阳古沟的韩汕师范读高中,这时他接触了潮汕地下党党员,遇到了他铭记于心鼓励他做人做文的好老师。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话剧演出,并且创作了充满革命激情的毕业歌曲:“别了古沟,到遥远的远方,看一片片白云在飘零。听黑夜里,有我们年青的雄壮的歌声。……” 1951年11月,在聿怀春风亭对全校师生作抗美援朝形势报告并动员高中部学生报名参军,会中同时宣告朱德战斗队成立。 1942年9月,他考上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在那里没有过完两年大学生活。办了《芦笛社》这份进步刊物,写了《一面是严肃的工作,一面是荒淫无耻》的文章。不久由于时局变化,学校迁往贵州南部,陈仲豪和几个同志却留下来参加“剧宣四队”在柳州市区开展抗战宣传活动。在那里,他结识了从香港潮汕电影界著名艺术家蔡楚生,慈祥、亲切、乐观富有幽默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楚生介绍他参加田汉所领导的“桂林文化界抗战工 作队”。但随着日军的进犯,局势越来越动乱,陈仲豪和几个同志只好撤到贵阳,又从贵阳到重庆。在重庆短暂的日子里,他在《新华日报》社同志的鼓励下决心边学习边工作。随后他到了上海复旦大学,他一面读书,一面负责编辑《中导之友》这份进步报纸的工作(后来改为《挺进报》)。这份报纸联络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国心、抗战心,同时也锻炼自已的能力。陈仲豪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富有革命激情的进步文章。 1947年夏,陈仲豪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当年,毕业即失业,大学毕业生也如此。1947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到了台湾,公开职业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实际是从事地下党的革命活动。他利用在台湾基隆中学任教的公开身份,组织“海燕读书社”带领学生读进步书籍,参加一些进步的活动。他在台湾工作整整两年。大陆上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反动当局为巩固其坚守孤的策略,加强白色恐怖,发起全岛大搜捕、大屠杀。 1949年10月,他在地下党组织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撤回到大陆。这些是陈仲豪在解放前艰苦而又丰富的革命斗争的经历。 陈仲豪说,教育是我永恒的人生主题。他在汕头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8个年头。先后在华侨中学、聿怀中学、汕头一中任教,任华侨中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在市教育局任副局长。任职期间他做了最重要的两件事是,第一是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是平反改正冤假错案,落实政策。1979年,他参与筹办汕头大学,后担任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陈仲豪对于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学说有很深的认识。他认 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如瀚海,既全面、又精深,且自成体系。他认为陶行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今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他不无感慨的对我们说,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仍未完全脱离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还是以课本为中心,以灌输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以考试和学历为动力、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估教育质量的标准,他说这还是旧教育所走的老路子。因此他呼吁,“要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实行生活教育,有助于把升学应试教育转移到提高全民族和劳动者的素质上来。” 如今陈馆长已经83岁了,因年龄关系他刚刚辞去汕头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的职务但仍热心于教育事业。他对我们说,不久前,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陶行知研讨会,并完成了《求索行知路》这部书的编辑工作。采访的过程中,他还拿出旧日的老照片和筹建汕头大学时的规划图纸,他把这些照片和图纸都无偿地送给汕大图书馆,为我们的特藏文献增添了珍贵的资料。我们祝他健康长寿,在教育人生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