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真晟 |
释义 | 人物概述陈真晟(1411-1474)字晦德(一作晦夫),后改字剩夫,又自号曰漳南布衣。明学者、教育家。本泉州人,后徙漳州镇海卫。生于明成祖永乐九年,卒于宪宗成化十年,年六十四岁。年十七,即自拔于流俗。应试至福州,闻防察过严,乃辞归,不复应举,自力于学。天顺间,诣阙上书,并献所撰程朱正学纂要,不收。又上书及所撰正教正考会通,亦不省而罢。晚岁,居漳之玉洲,又作学校正教文庙配享疏,拟诣阙再上,未及行而卒。真晟著有陈剩夫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学术思想陈真晟 少入长泰山,从唐泰治举子业。乡试辞归,不复以科举为事, 笃志践履之学。学无师承,独得于诸经。推崇程颐、朱熹,认为“程朱之学, 入道有门,讲道有阶,升堂观奥,皆其明辙,惟此最为要法,诚不可不先讲 而力求者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四》)。为学重“敬”,以“主一” 为要,强调笃行。认为《大学》之要莫先于穷理。但如不养其心则不能入其 微、步其精,以至其极。而涵养此心,莫如朱熹所谓之“敬”。求其所以为 敬者,则以程颐之以“主一”释“敬”,以“无适”释“一”最为贴切。“静 而主于一,则静有所养,而妄念不复作矣:动而主于一,则动有所持,而外 诱不得夺矣”(同上),提出学有道俗之分,以义利为区分标准。“志于义, 则道心也;志于利,则俗心也。以道心而为俗学,则俗学即道学;以利心而 为道学,则道学即俗学”(同上)。曾采勅谕中要语,参以程氏学制、吕氏 乡约、朱氏贡举私议,作《正教正考会通》,定考德为六等、考文为三等。 著有《程朱正学纂要》、《正教正考会通》、《心学图》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